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金色名片”。紀檢監察機關既是作風建設的監督者,也是推動者,必須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抽絲剝繭”的精度和“治病救人”的溫度,在精準查擺問題中深化治理、在深度剖析根源中完善機制,興廉潔清風、樹浩然正氣,為作風建設提供持久動力。
精準查擺,以多維視角織密監督網絡。精準查擺問題是作風建設的“先手棋”。紀檢監察機關需立足監督專責,對照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逐條“過篩子”,聚焦公務接待超標、調研“走秀”、文山會海反彈等顯性問題,同時緊盯電子紅包、快遞送禮、虛擬貨幣受賄等隱形變異新動向。通過建立“一案雙查”機制和“四風”負面清單,運用大數據篩查公車使用、財務報銷異常數據,精準鎖定違規線索。同時,可以依托信訪舉報、巡視巡察、“壩壩會”等渠道,建立“線上+線下”問題收集平臺。當然,也要緊盯“關鍵少數”“關鍵崗位”“關鍵節點”,對新提拔干部、年輕干部開展專項廉政談話,對節假日等“四風”高發時段強化明察暗訪。
深度剖析,從表象到根源的系統治理。精準查擺問題,既要破除“刻舟求劍”“就事論事”的思維定式,也要警惕“畸輕畸重”“舍本逐末”的無序模式。當前,一些“四風”問題呈現隱蔽化、變異化特征,穿上“新馬甲”的老問題時有出現,紀檢監察機關應深挖問題背后的思想、制度和管理漏洞,從具體工作查作風、從日常行為看黨性、從群眾反映找差距,結合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總開關”。深入剖析“躺平式”“過關式”心態,通過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民主生活會“紅臉出汗”,引導干部從“兩個維護”高度認識作風問題的政治危害。
溫度執紀,嚴管厚愛激發內生動力。彰顯執紀力度、體現暖民溫度,就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群眾的“身邊小事”連著作風建設“大事”,必須堅持開門整治、同題共答,以“板凳會”“院落會”等零距離交流方式下沉一線聽民聲、會民意,將群眾反映的“小區停車難”“養老服務憂”等急難愁盼轉化為問題清單。要暢通“線上+線下”監督渠道,通過“監督一點通”平臺、群眾評議等方式織密監督網絡,讓群眾的“牢騷話”成為精準鎖定作風頑疾的“線索源”,使“家常話”化作優化整改措施的“智慧庫”。只有讓群眾既當“出題人”又做“閱卷人”,才能確保政策制定直擊痛點、整改措施溫暖人心。紀檢監察機關要以“入山問樵、遇水問漁”的謙遜姿態,將惠民資金發放短信提醒、公墓收費規范等“小切口”整改成效作為作風建設的試金石,真正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既嚴管也厚愛,切實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對主動整改的干部給予容錯空間,對苗頭性問題早提醒、早糾正,避免“一棍子打死”。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作風建設既要保持“永遠在路上”的清醒,紀檢監察機關更需增強“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擔當,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在精準查擺中彰顯監督力度、在深度治理中體現專業精度、在嚴格執紀中傳遞組織溫度,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金色名片”越擦越亮,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清風正氣!(內江市隆昌市紀委監委 鄧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