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窗口,他們耐心細致;法庭之上,他們定分止爭;田間地頭,他們送法下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們以忠誠詮釋初心,以使命踐行擔當,讓黨旗始終飄揚在司法為民第一線。
綠色南江的司法守護者
“禁止擅自改變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傳統建筑原有風貌;禁止拆除、損毀、占用、遷移、涂污傳統建筑的古磚、古木等構件”……這份《傳統村落司法保護令》的即刻生效,標志著南江法院立體多維的生態資源司法保護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南江法院“黨建+司法保護”環境資源審判機制的又一生動實踐。
2023年12月1日,在巴中建成首個紐扣法庭;
2024年6月5日,巴中首個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基地落成;
2025年6月5日,巴中首個傳統村落司法保護基地建立。
近年來,南江法院通過黨建賦能,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黨建與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深度融合,積極探索“黨建+司法保護”工作機制,將南江秀美山水、千年古木、百年村落全部納入司法“羽翼”加以庇護,為“綠色南江”披上司法鎧甲。
大巴山里的河南老鄉
徐幺,去年那個李子好吃吧?今年要不要再定十斤?”“何哥,那個李子我還是照常給你留20斤嘛,要得不?”2025年6月,南江法院的干警們紛紛被“電話營銷”襲擾。
這名“推銷員”是南江法院派駐云頂鎮黑潭村的第一書記張清科,他所推銷的李子正是該村的拳頭龍產業。
2023年9月,根據縣委統一安排,南江法院決定在全院選派優秀共產黨員參加駐村工作隊。號令一出,5名黨員主動報名,其中就有來自河南洛陽的法官助理張清科。
到黑潭村后,張清科和駐村工作隊同志們迅速轉變角色,用黨員的擔當把自己的根扎在了黑潭村。他和駐村工作隊一起,為全村的李子、茶葉等農產品積極想辦法、謀銷路。工作之余,他結合自己的所學所長,經常以“擺龍門陣”的方式給村民解答法律疑惑,成了當地百姓心中的法律專家;面對旱情,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動向院黨組匯報申請資金援助,為村民們送來一車車“及時水”。慢慢地,這位皮膚黝黑的小伙子從當地百姓的家門口走進了他們心里,每當他那還略帶一點河南口音的四川話在田間地頭響起時,大家的心就變得踏實起來,因為這位法院來的第一書記很“中”。
有人問他“你從河南跑到四川山旮旮里當村官,到底是圖啥?”他總是笑著說:“那你們說,我這村官當的要得不要得嘛?”從“中”到“要得”,蛻變的是鄉音,不變的卻是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