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家的糾紛上午9點過初步調解好了,但晚上7點還得去讓雙方簽協議、摁手印,這樣才更踏實。”9月2日下午4時,百忙中接受采訪的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鎮五圣村臨時黨支部書記汪小明告訴筆者,“今天我和副書記楊榜成成功調解4起糾紛,5點我們還得去參加鎮上的緊急會議。”他說,“村級建制調整使原來的五圣、力爭兩村合并為新的五圣村以后,基層治理首先就是要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為鄉村發展振興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汪書記,我兩老年紀大做不來吃,把田分攤給兩個兒子耕種,小兒子橫順不干, 態度很惡,你要為我作主啊。”9月2日早上8時10分,汪小明剛一接到2組老人顏學云的電話,隨即便邀約副書記楊榜成趕到他家。
據85歲的顏學云介紹,他和老伴種有3畝承包田,由于年齡大,身體弱,越來越做不來吃了,打算將土地分攤給兩個兒子各種一半,每人每年各提供黃谷600斤。對此,小兒子顏開軍拒絕耕種父母土地。原因是父親過去對兄長有偏心,過去兄長修地壩時還多占有父親土地。“你這不能成為不給父母耕田稱谷的理由,贍養父母是法律賦予子女的責任。”
經過一番思想教育,做通顏開軍的工作,兄弟倆在對半耕種父母土地的基礎上,兄長顏開貴也認可確實修院壩時多占有父母幾厘地。因此,愿意多讓0.1畝的面積給顏開軍耕種,對此父子三人也都沒有異議。為防止出現反悔,汪小明晚上7時又第二次趕去顏家,促使其白紙黑字形成協議,讓他們父子分別簽名摁下手印。
上午9時30分左右,剛調解完該父子耕種糾紛,汪小明又往15組李姓村民家趕去。原來是今早7時,李姓村民打汪小明電話稱,他家房后斜坡上李老三新修的路基,前幾天被洪水沖垮,泥土把屋檐溝堵了,導致洪水淹至墻腳,要求對方有個說法。于是,汪小明很快把雙方召集攏來,經過實地現場評估,確實約有4立方垮塌的泥土,堵住了李姓村民的后溝。經過調解,責成李老三限期清理此溝泥土,恢復其檐溝原樣。李姓村民表示滿意。
轉眼到了中午12時40分,汪小明正準備吃午飯,不料4組的朱永忠打來電話,“汪書記嗎?我有事向你報告,前幾天下暴雨,業主王軍土地上的竹子連竹疙兜,被洪水沖倒在我家后房的溝頭,讓他趕緊給我輸通。”
“好嘛,我馬上過來。”于是,汪小明午飯沒顧得上吃,立馬到朱永忠家看過現場,并騎上摩托帶著朱永忠去找業主王軍。根據當事人雙方的陳述調解,最終王軍同意出資260元的補償解決辦法,讓朱永忠自己對溝里堵塞的竹疙兜進行清理。
就在下午2時,6組村民秦光友又向汪小明反映,說是同組的方學華最近修房拉運建筑材料,裝滿砂石的載重車不走組道,而是直接從他的承包地碾壓過去,造成耕地損壞,要求對方賠償。對此,汪小明帶領村班子成員,趕去現場觀察。方學華訴說道,“因為組道窄,又是泥土路,載重車沒法通過,無奈之下便從秦光友的土地上經過,這樣才能把砂石運到工地,不然我這房就沒法修了。”“你說的雖然可以理解,但在沒有與對方協商的情況下,擅自開載重車從人家土地上經過,損壞了土壤結構,相應該作些補償。”讓方學華自感理虧,自愿用自己0.25畝的好地來調換秦光友這塊壓壞的土地,這讓秦光友很是滿意,并說,“這樣處理公正,感謝汪書記了。”
抗洪救災期間的矛盾問題較多,一天成功調解4起民事糾紛,僅僅是汪小明以敢于擔當負責精神,全身心做好村務工作的一個方面。五圣村臨時黨支部副書記楊榜成介紹,村級建制調整后3個多月來,作為村臨時黨支部書記的汪小明,不僅帶領村班子化解了多起民事糾紛,而且對全村發展布局、脫貧攻堅、鄉風文明、環境治理等重大工作思路清晰,全面推進,初步打開了村級建制調整后的新局面。(陶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