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堅持黨建引領,聚焦城市精細管理的關鍵點,下足繡花功夫做細做密做精城市管理,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生態新縣城,讓秀美“邊城”有品質更有魅力。
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盡心盡力做好群眾“滿意事”
“道路、公園、廣場更干凈,更衛生了,小區里面也安裝了專門的垃圾分類桶,垃圾也每天有車子定時上門來收了,感覺現在城里面的環境衛生很干凈。”在馬邊生活了40多年的汪先生說起馬邊縣城的環境面貌變化,臉上情不自禁地露出幸福的笑容。馬邊縣城街道越來越寬、公園越來越漂亮、環境衛生也變得越來越干凈,干凈衛生的公廁、寬敞干凈的街道、熱鬧的廣場,市民生活越來越方便。
該局以打造“城心為民”黨建品牌為契機,依托黨支部+黨員包抓負責制和“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在城市主次干道將主城區設置為3個黨支部責任網格,結合“1+1+4+1”(一個黨支部、一位黨員領導干部、三名黨員、一個執法中隊)工作法,開展市容環境“臟亂差”整治行動,對可視范圍內、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市容秩序進行全面整治,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質。截至目前,開展大整治行動8次,整治老舊(無物管)小區26個,清理背街小巷48條,清理垃圾20余噸,在黨員干部之中掀起了“服務城市我先行”熱潮。
“我們的黨員志愿服務隊分片區定期組織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這不僅營造了整潔優美、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還拉近了黨員和群眾之間的距離。”該局機關黨委書記程巧鳳介紹道。
今年來,該局發揮以點帶面、輻射帶動作用,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和青年突擊隊,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和黨員“雙報到”等活動,定期組織黨員和青年志愿者參與城市社區環境治理與監督,集中力量清理社區的垃圾、雜物以及“牛皮癬”,督促沿街門店、商超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鮮紅的黨旗飄揚在縣城的街頭巷尾,一道道紅色身影涌動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帶動廣大市民群眾自覺自發參與城市管理,營造城市管理“有你、有我、有大家”的濃厚氛圍。
垃圾死角清理前后對比圖
發揮黨組織領航作用,用心用情解決群眾“心頭事”
“群眾的小事,就是城市管理的大事,城市管理歸根結底是要讓群眾生活更美好。”該局黨組主動作為,堅持緊扣群眾需求,改進城市管理,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以前沒得地方擺攤子,都是在公路上擺,城管來了就要把攤子收起走,等們走了又再擺,現在好了,給我們劃定了固定攤位,不用再滿街跑了。”靠沿街售賣水果的李先生,說起臨時攤位的設置,滿是觸動。
為更好規范市容秩序,解決部分群眾就業需求,按照“疏堵結合,分類治理”的思路,該局黨組經過集中商討在城區重新劃定4個攤區74個攤位和建設1條特色臨時攤區,方便了市民群眾,增加了城市溫度。
據悉,在局黨組織的領導下,該局不斷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延伸城市管理觸角,建立“城管+商戶”“城管+物業”管理模式,落實10名、城管聯絡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實時收集處理餐飲油煙擾民、違規飼養家禽、亂扔亂倒等商戶和居民煩心事、揪心事200余件。常態化開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宣傳,號召180余家商戶和廣大市民群眾,樹立城市“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城市共建、共管、共享,構建城市管理大格局。
增顏值提氣質添魅力,近者悅遠者來。一街一巷皆是景,秀美馬邊入畫來,一幅“秀美彝鄉圖、宜居新馬邊”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良好的縣城環境已然成為市民的“和美家園”和營商環境的一張響亮的“名片”。
(駱卓婭 程巧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