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醫路風華」百年黨史鑄輝煌 救死扶傷譜華章

        來源: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作者:鐘先利 發布時間:2021-08-29 18:29:53

        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為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特推出《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一院青年心向黨》專欄。今天分享的是普外科(肝膽胰脾)主管護師、護士長鐘先利的原創黨史故事。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面對這道歷史的大考題,該如何回答?中國共產黨用一百年時間給出了答案。建黨百年,黨始終密切聯系群眾,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中華民族從戰火紛飛的舊社會,邁進了安居樂業的新時代,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起來了。

        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也是百年黨史的縮影。抗戰年代,戰地醫生跟隨革命戰士浴血奮戰;改革開放,醫務工作者為人民健康事業謀福利;新時代,中國醫療成為世界衛生應急的標桿。


        站起來,戰士保家衛國,我們保護戰士


        你是否會記得還有這么一群人——戰地醫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可能扛不動槍,卻跟隨戰士共赴戰場;他們沒有沖鋒在前線,卻是前線最重要的生命保障之一;他們為受傷的戰士們進行手術與救治,挽救了無數生命,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毛澤東譽為“紅色華佗”的傅連暲便是其中一員。1932年,傅連暲兼任中央蘇區第一所“中國工農紅軍看護學校(位于福建長汀縣)”的校長,為革命軍隊培養了一批急需的醫護骨干。

        1933年初,國民黨軍加緊了對中央蘇區的“圍剿”,毛主席問傅連暲,“蔣介石的軍隊打來了,你預備怎么辦?”

        “我跟主席到瑞金去。”傅連暲脫口而出,沒有半點猶豫。

        “那醫院怎么辦?”毛澤東問道。

        “搬到瑞金去!”傅連暲說到做到,他雇了150個挑夫,用半個月時間,把醫療器械、藥品、書籍等能夠帶走的物品,從福建長汀挑到了江西瑞金葉坪,正式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正規的醫院——中央紅色醫院。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傅連暲隨紅軍踏上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成了醫生隊伍中最忙碌的人。他發動大家就地取材,用中草藥、土方子治療痢疾、疥瘡和腿潰瘍。經過藏區時,紅軍傷寒癥的嚴重,高燒到昏睡不醒,他采用中醫藥的治療方式,挽救了不少紅軍將士的生命。

        談及長征時,傅連暲這樣說:我很甘愿走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雖然有很多人怕我受不了這樣的艱苦。40個日夜,我和紅軍共嘗草地上的困苦。我曾跌落河流,曾瀉肚痛苦不堪,也曾缺氧昏厥,在救治病人時,還常受到敵人飛機的轟炸,幾度險些喪命,但是我的信仰毫未動搖。

        在革命戰爭當中,戰士們懷著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仰,浴血奮戰。戰地醫生不忘“救死扶傷”使命,為受傷的戰士們保駕護航。四萬萬同胞上下一心,共同奪取了革命的最終勝利。


        富起來,從赤腳醫生到頂級專家


        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摸索過程中,“大躍進”“十年文革”給“新生”的中國帶來重創。百廢待興,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鄧小平同志為中心的黨中央開始倡導“改革開放”,改革的浪潮涌向了全國的各個角落,我國醫療事業也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

        上世紀60-70年代,醫療資源匱乏,短時間內無法培養專業醫生,只有培訓一批略懂醫術的赤腳醫生來應急所需。他們只能掌握基本的衛生知識,治療常見病,如頭痛身熱、擦損外傷等,但大病、重病治不了。

        運城市中心醫院的衛亞希醫生現已經年逾八,是改革開放醫療事業的親歷者、見證者。回憶起1978年剛參加的工作情形,有一場手術令衛亞希至今無法忘懷。一位60歲左右的病人,肚子疼得厲害。全院唯一的檢查設備心電圖機在內科病房,醫生全憑經驗看病,摸了摸病人肚子,感覺可能是胃穿孔,也可能是膽囊炎,也可能高位闌尾炎,向家屬說明情況后,進行剖腹探查。結果胃、膽囊、胰腺、闌尾都沒有問題,后又將腹腔縫合,病人白白挨了一刀。

        改革開放后,國家大力提倡“走出去 引進來”,將醫療事業眼光灑向世界。衛亞希前往北京協和醫院和國外進修,在運城市中心醫院開展了首例肝葉切除術、甲狀旁腺腺瘤切除術。19934月至19955月,他還擔任山西省第六批援多哥卡臘醫隊隊長,前往非洲,成為援外醫療隊的一員。

        從最初看病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B超、螺旋CT、血氣分析儀”;從“赤腳醫生”到頂級專家;從小毛病也要開刀,到現在的大問題也能微創手術;從鄉村診所到“超級醫院”;黨領導下的醫療衛生改革春風吹到每個人的身邊。


        強起來,走在世界醫療衛生隊伍的前列


        新時期以來,共產黨領導下的醫療體制更顯優勢。新冠疫情爆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迅即處置,舉全國之力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調集34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務人員,星夜馳援、奔赴一線;組織19個省份對口支援疫情嚴重地區,傾盡全力、不勝不退;動員14億人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筑起嚴密防線。10天的時間,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騰空出世。詮釋了中國速度與中國力量,更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

        2020118日,84鐘南山院士告訴民眾非必要不去武漢,他自己卻出征武漢;同天,73歲的李蘭娟院士前往武漢,研判出“武漢封城”的方略;陳薇院士帶領團隊不分晝夜,于316日研究出了全世界第一支新冠疫苗……

        2020128日凌晨,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管護師陳明惠接到領導電話,問她是否愿意去湖北支援。“我愿意,在哪里工作都是一線!”。參加過2003年“非典戰役”的陳明惠,這一次依舊沒有絲毫猶豫,她告別家人和同事,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前線”轉戰到“重災區”的武漢。援鄂期間,陳明惠工作的駐地酒店做到了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202033日,陳明惠在一個特殊的時間,一個特殊的地點,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僅僅是數萬醫務工作者的縮影。人們對于“戰士”的工作定位大多在警察、戍邊衛士、消防戰士,這一次,醫務工作者們也成了“戰士”,沖上前線,與看不見、摸不著的“新冠病毒”展開生死搏斗,捍衛了人民生命安全。

        國內的疫情早已處于“平靜期”,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都趨于正常化,但國外卻依舊處于“大爆發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需要援助的國家竭盡所能,援助核酸檢測試劑盒、防護服等疫情防控物資,并派出抗疫專家組多次出國開展防疫援助工作,彰顯了大國擔當。

        1921年到2021年,百年黨史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從救亡圖存到一展雄姿,到現在的首屈一指,實現“中國夢”指日可待。在黨的領導下,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這也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的最好見證。(鐘先利)


        責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城县| 中牟县| 石门县| 毕节市| 松滋市| 南康市| 大足县| 顺昌县| 巴楚县| 磐安县| 鱼台县| 波密县| 太仆寺旗| 乐陵市| 大竹县| 阿城市| 锡林郭勒盟| 思茅市| 新兴县| 临朐县| 怀仁县| 绥中县| 韩城市| 久治县| 鹤壁市| 乐清市| 青河县| 炎陵县| 庆元县| 丹凤县| 海安县| 扎鲁特旗| 扎囊县| 杭州市| 会泽县| 临泽县| 长治县| 齐齐哈尔市| 三原县| 泾阳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