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昌市人民醫院黨委組織黨員干部集中觀看紅色影片《長津湖》,讓大家重溫紅色記憶。
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了1950年的冬天,美國的軍隊越過了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動用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毛主席反復思考,最終決定派出我國的志愿軍前去支援。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團奉命奔赴朝鮮作戰,行軍的路途上,他們幾次遭遇美軍的突襲。
在長津湖戰役中,戰士們以稗草充饑,以冰雪當飲,以凍土為席,正面硬杠美軍強敵,即使他們裝備落后,也敢將美軍的王牌部隊拖入死亡地獄,即使他們被凍成冰雕,也不忘將手中的鋼槍對準敵人的方向,這些無畏的英雄們,以生命鑄鋼鐵長城,以熱血染意志豐碑,以無懼淬碧血忠魂。
看完電影,我的心情無比沉重,不禁想到如今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有著美好安定的生活,不正是那些英雄們用鮮活的生命換來的嗎?
在電影中,最讓我心有觸動的畫面是:美軍飛機從天上扔下一枚標識彈,能指出軍隊的具體位置,引導敵機轟炸,“雷公”臨危不懼,用雙手抱起標識彈,抱到車上,開著車,將它帶離我軍的位置,直沖撤離的敵軍坦克群,可這樣他就會變成目標,美軍飛機不停地往車上射子彈,盡管他傷痕累累,仍然堅持將標識彈“送”給了美軍,讓美軍見識了中國志愿軍的頑強意志,但“雷公”也光榮的犧牲了。戰士們圍到“雷公”的身邊哭泣,連長伍千里躲在一旁,掏出本子,手握筆慢慢地向“雷公”的名字移去,邊哭邊將他的名字劃一個紅色框,每一個紅色框都象征著一個英雄的逝去。
隨后,指導員梅生安慰他并說出一番話:“這一仗我們必須打贏,如果我們不打,那我們下一代就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讓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
通過觀看《長津湖》電影,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縱觀現今世界,風險無處不在,一些國家深陷戰爭泥潭,疫情在世界范圍仍無徹底消滅的跡象,不少人還在為生存而操心。但我們身處中國,能避災禍于亂世,享受和平時光,正是因為遍布祖國各個角落的軍人為我們站崗放哨,我們能享受到平安自由的生活,也正是無數堅守在各個行業戰位上的人們在為我們保駕護航。
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渴望的是和平的生活,守護的是我們美好的家園。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醫務工作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崗位,堅守那份初心,扛起肩上的責任,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險也要向前沖,因為,醫院就是我們的前線和戰場。(李杰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