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宣漢縣法院,我們終于領到了血汗錢。”近日,宣漢縣法院因案施策,以“高效執行+柔性紓困”雙軌模式,成功執結一起民生勞資糾紛案,追討薪資的故事有了圓滿結局,41名工人300余萬工資迅速執行到位,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給法院送來了6面錦旗。
四川某新材料公司等三家關聯企業因經營不善,長期拖欠陳某、翁某某等41名農民工待崗工資及經濟補償金合計300余萬元。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后,宣漢縣法院組建工作專班,立即啟動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發款。執行法官建立專項臺賬、緊盯流程節點,目標只有一個:以最快速度把真金白銀送到農民工手上。
執行過程并非簡單粗暴的“查扣凍”。執行干警發現其中一家被執行企業在四川某新能源公司有應收股權轉讓款,這筆錢本可以強制執行,但執行干警思考更深:強制執行會不會讓企業的正常經營陷入困境?如何既能兌現民工權益,又能避免關聯企業因此徹底“休克”,失去自救能力?
于是,宣漢縣法院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創新采用了“關聯債務一并清償”方案。執行干警多次登門走訪,耐心引導新能源公司,既講法理,也講情理:一方面明確告知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擅自處置到期債權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分析此舉對關聯企業及整體債務解決的積極意義,有利于企業輕松上陣,重回發展正軌,最終促成300余萬元款項全額支付。
“事關幾十個家庭的生計,刻不容緩!”面對涉及眾多勞動者切身利益的案件,執行干警在端午假期期間仍加班完成案款分配。節后首個工作日,當300余萬元欠薪全額發放到41名農民工賬戶時,司法的速度與溫度變得清晰可感。
據介紹,宣漢縣法院將始終秉持“如我在執”理念,既用“雷霆手段”護佑公平正義,又以“繡花功夫”優化營商環境,讓每一次司法實踐都傳遞出“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的民生暖意,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胡佳 龍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