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這可是我們辛苦掙來的血汗錢??!”2024年3月,江某等人拿著勝訴判決走進市中區法院執行局。14起勞務合同、買賣合同糾紛案背后,是農民工被拖欠的血汗錢和商家的材料款共計25萬余元。從“查無財產”到“悉數到賬”,法院執行干警以“如我在執”的信念,奮力破解“執行迷宮”,用司法力度托舉起民生的溫度。
“隱身”老賴藏貓膩 抽絲剝繭鎖蹤跡
2023年至2024年間,江某等人跟隨王某在多地承接老舊小區電梯改造工程。工程結束后,王某卻以“經濟困難”為由拖欠款項。2024年8月,多次追討無果的工人、商家向法院提起訴訟并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剛進入執行時便遇難題,執行人員未發現王某名下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手機號碼已成空號,無法聯系到王某,案件的執行陷入泥潭。通過執行110團隊持續數月的走訪調查,層層分析并分類匯總有價值的線索,研判出被執行人王某活動的大致軌跡。執行110團隊秉持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熱忱,經過數日的蹲守,終于在3月27日發現了王某的蹤跡。隨后,執行人員將王某拘傳到庭進行詢問。
無隙可乘現端倪 剛柔并濟破僵局
“這賬戶和手機號都是我朋友他們的!”現場搜查令人震驚、讓人憤慨,“執行110”團隊發現其隨身攜帶的兩部手機中近三個月資金往來較大。面對“為何有錢承包工程卻拖欠工錢”的質問時,王某仍狡辯“資金周轉困難”。執行人員當即以對王某實施司法拘留。拘留所內,執行法官對王某逃避執行、拒不履行的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與釋法說理,王某心理防線崩潰,深刻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具結悔過,緊急聯系家屬籌集15萬元,并簽訂書面承諾:“4月30日前付清余款,并且由其朋友提供擔保?!?/span>
雙重震懾顯威力 民生權益終落地
承諾期限屆滿之日,王某并未兌現其諾言。執行法官雙管齊下,立即裁定凍結擔保人銀行賬戶,并向王某送達了《拒執犯罪預告書》。在高壓態勢下,5月15日下午,王某及其擔保人主動提著8萬元現金趕到法院履行義務。由此14起勞務合同、買賣合同糾紛案順利執結。
該系列案的順利執結,是區法院踐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理念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區法院將持續以"民心"為導向,深化"執行110"快速反應機制,持續加強涉民生案件的執行力度,使紙上權益更快變成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銀",以司法利劍守護嘉州大地的煙火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