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邊彝族自治縣公安局堅持警源、信源、訴源“三源共治”,受理、辦理、處理“三化融合”,新病、老病、未病“三方齊下”,責任、評價、督導“三體同建”,全力實現“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提戰力”工作目標。
一、堅持“三源共治”,變“上訪”為“不訪”。一是強化警源治理。緊緊圍繞“警情、案件、人員、財物、卷宗、場所”等執法要素,對涉執法案件實行信訪風險評估,以“日清、周評、月查、季考”的方式,對可能引起集體訪、群體訪、突發訪、異常訪的重點案件全量進行風險評估預警。二是強化信源治理。通過縮短辦件周期、壓實辦件責任,推動85%以上的初信、初訪件實現即來即辦,群眾等待受理、答復時間平均縮短40%以上,以高質效的信件辦理贏得群眾滿意,實現及時受理率、限時辦結率、按期答復率均達100%的工作目標。三是強化訴源治理。結合“一村一輔警”工作,升級打造由駐村民輔警、村社干部、網格員等多方融合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隊伍,不斷強化社會面巡邏防控和風險隱患排查, 將情報觸角延伸到基層末梢,消除盲區死角。今年以來,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6件,辦結回復14件,共接受通過心連心反映的問題57件,辦結回復57件。
二、堅持“三化融合”,變“信訪”為“信法”。一是推進受理法治化。首先規范接收登記,暢通網上網下信訪渠道,建立登記不實問題核查處理機制;其次精準甄別分流,對于信訪事項,分清是否屬于公安機關職權范圍,分清事項類型和責任警種部門,確保及時分流到事權單位,形成工作閉環。最后規范受理告知,受理情況及時書面告知信訪人,積極做好信訪群眾解釋、幫扶等工作。二是推進辦理法治化。嚴格按照“三到位一處理”要求依法解決群眾訴求,堅決杜絕“小訪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現象出現,幫助信訪群眾通過法定途徑、法定方式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三是推進處理法治化。加強信訪工作追責問效,用好信訪工作“三項建議權”,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導致信訪問題發生、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紀依規嚴肅追究責任。依法審慎對串聯聚集滋事、擾亂信訪秩序、散布網絡謠言等違法行為開展打擊處理,實現“打擊一個,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今年以來,縣局引導5批次6人通過法定途徑解決其合理訴求。
三、堅持“三方齊下”,變“能治”為“善治”。一是最多訪一次改革“治新病”。堅持夯實基礎、壓緊責任、提升質效一體發力,推動健全落實“黨委主抓、部門履職、全警參與”大信訪格局,以“一窗受理、一處專調、多元聯動”推動信訪事項一次性解決、努力實現“最多訪一次”目標。二是信訪積案常態化治理“治老病”。堅持黨委統籌,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推動、親自包案解決,分管領導具體抓、具體管,各警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直接抓、帶頭辦,綜合運用領導包案、協商調解、公開聽證、案件評查、司法救助、信訪終結等方式方法,按時化解了信訪積案。三是源頭治理“治未病”。對透過信訪反映出的有案不立、壓案不查、降格處理,以及干預執法司法和執法不當、逐利性執法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清單式銷號整改,切實從源頭堵住執法不規范引發的信訪問題。結合日常接訪情況建立重點信訪案件、執法突出問題、維穩風險隱患等“三個清單”,為執法規范化建設明確了提升方向。今年以來,縣局積極與檢察院、法院溝通對接,成功辦理2件信訪積案。
四、堅持“三體同建”,變“群防”為“共防”。一是建立責任體系。落實縣局、督察大隊、辦件部門三級責任“鏈條”,明確局領導、法制大隊長、督察大隊長、派出所(部門)、專(兼)職信訪員五個崗位責任,努力構建“三級貫通、五崗聯動、一體推進”的信訪工作機制。二是建立評價體系。深化信訪崗位實戰大練兵和信訪工作人才庫建設,強化信訪民警教育培訓、實踐鍛煉和交流使用等機制。將滿意測評情況與績效考核掛鉤,形成人人都是信訪民警的角色意識、化解信訪人人有責的自覺擔當。三是建立督導體系。完善“信訪+督察”機制,加強對信訪件辦理質效的督察,通過抽查評議、法制評查、責任倒查的方式全面提升信訪工作質量;強化局領導督導信件辦理制度,由局領導對包案的信訪件進行全量檢查復核,推動各級干部真接訪、真傾聽、真化解、真改進。今年以來,峨邊縣公安局“一把手”帶案接訪3次4人,黨委班子成員接訪7次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