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樂山的劉女士(化名)崩潰了,她天天以淚洗面;她想不明白,為何想做個好人那么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到底去哪兒了?明明自己一心想幫助他人,但對方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自己、傷害自己,是自己的天真、無邪?還是社會的黑暗,人性的扭曲?
2021年6月,劉女士通過某聊天軟件的同城校友查找功能,結識了男子汪某,兩人均畢業于樂山某學院。網上認識后,汪某時常對劉女士噓寒問暖,早請示晚匯報,今天心靈雞湯,明天溫馨提醒,這個暖心“校友”逐漸獲得了劉女士的好感。在交談中,劉女士了解到,汪某在從事工程建設、房屋裝修等工作,家里也在賣家裝材料,平時項目很多,家境很富裕,思想很上進,并且還是單身,汪某更是時不時的向劉女士吐槽:“28歲了,很想找一個女朋友。” 隨著交往的深入,劉女士與汪某的互動更加頻繁,考公務員、考教師、拿更多工程項目等“正能量”話題充斥著兩人的聊天記錄。但是,在聊天中,汪某也經常跟劉女士談及各種工程遇到的煩心事等,劉女士對此深信不疑。 某一日,汪某對劉女士說,自己工程做完但未結到尾款,需要資金買材料做下一個項目,想讓劉女士借錢應下急。起初,劉女士有求必應,每次都如數將錢款轉入對方賬戶。而后,汪某又遇到了“麻煩”,開車出事,車修好后又遇到車禍……不同的借口,反正是開口借錢,累積借款越來越多,這讓劉女士不免心生懷疑,但汪某就各種“賣慘”,教唆劉女士向各大網絡借款平臺套現出來借給汪某,前后累計向劉女士借款130余萬元,中途零星還款30余萬,到了最后還款期,汪某約有90余萬未遲遲不肯歸還劉女士,劉女士無奈選擇了報警。 接警后,因事實清晰、證據充足,辦案民警迅速將汪某抓獲,其對所有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汪某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已公訴到法院,等待汪某的必將是法律的嚴懲。 在此,公安機關提醒市民,網絡交友需謹慎,信任留給愛的人,警惕逼走壞的人。掙錢不容易,轉賬要留意,騙子玩貓膩,防騙不停息。甜言蜜語雖好聽,轉賬匯款要小心,一旦發現被騙,請及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