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邊縣公安局圍繞人員管理、治安防控、安全監管、便民服務等方面,打造了彝區“建控治調”警務工作樣板,逐步構建“深耕善治”新格局。(一)以“建”為基,筑牢“三道防線”。聚焦實戰實效,在小區出入口、樓道、地下車庫等重點部位,安裝高清視頻探頭43個,實現小區公共區域監控全覆蓋。針對小區周邊商業多、人流量大等實際,安裝智能門禁系統,聯合物業引導小區居民自主登記備案,加強了對小區人員的管理。此外,在每個地下車庫出入口和小區樓棟單元門安裝車輛卡口、智能門鎖等安全防范設施,筑牢了外圍監控、大門道閘、樓宇門禁“三道防線”。
(二)以“控”為先,推動精準打防。結合智能門禁、智能門鎖等感知系統后臺數據,組織社區民警、輔警、網格員、物業等力量開展入戶走訪,不斷完善“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有針對性加強小區出租房屋、訪客出入、進出小區車輛的管理,動態掌控小區人員動態狀況。梳理匯總各類重點人員信息,劃定管控等級,評測潛在風險,依托智能門禁門鎖系統,對重點人員日常活動軌跡進行分析,實現重點人員全時段自動排查和精確管控,真正實現“以房管人”,進一步提升了警務工作效能。今年以來,利用監控順線追蹤,結合門禁、車輛卡口獲取嫌疑人面部、車牌號等信息,小區9起發案中,成功破獲8起,實現高效精準打擊。
(三)以“治”為要,實現“合伙管理”。著眼群防群治,深度融合“網格+警格”資源力量,有效整合8名網格員、20多名物業保安、30名保潔員、19名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推行警種聯動、警保聯控、警民聯防,協助公安機關處置各類警情30多起,有力加強了警民聯防聯治整體合力和工作效能。
(四)以“調”為策,推行“警民聯調”。充分發揮”德古”“人熟、地熟、工作熟”的優勢,聯合“德古”協會專門組建“德古”聯調隊,在處理彝族之間、彝漢之間矛盾糾紛時,按照教育疏導、防止激化的方式,堅持就急就地調解,積極穩妥化解婚戀、鄰里等各類糾紛60多起,解決了公安單打獨斗的局面,從解決影響社區和諧穩定的小矛盾、小糾紛、小案件、小隱患入手,多元化解“小糾紛”,全力促進“大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