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眉山市以轉變職能、依法決策、公正執法、優化營商環境等為重點,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系統謀劃、多措并舉、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關鍵人抓關鍵事,第一責任人充分履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多次主持召開市委依法治市委員會會議和全市法治政府建設會議,堅持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專題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以上率下,高位推動。制定出臺了《眉山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年)》《關于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察工作規定〉等法規文件精神的通知》等文件,主動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接受審議,落實整改,切實規范行使行政權力、提升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度等,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改革試點齊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深入推進機構改革、“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六大改革。優化調整33 個市級政府部門職能,明確217 項交叉職能分工。印發《眉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眉山市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制度(試行)》。創新設立“紅色代辦”窗口,實行“模擬審批”試點,清理并公示市本級“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和“四辦”清單,實現政務服務辦理進度和結果實時查詢。推進“三十三證合一”改革,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登記流程和直接賦碼。精簡項目審批前置,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核準前置條件只保留規劃選址意見、用地預審。減少執法層級和種類,下移執法重心,精簡市級執法隊伍7支,縣(區)執法隊伍31支。推進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梳理出涉發改、經信等部門的9項證明事項實行承諾制試點,并向社會公開試點事項目錄。
健全制度重程序,行政權力有效規范。制定并實施《眉山市地方立法條例》《眉山市城鄉規劃條例》等6部條例。向省政府報送備案行政規范性文件105件,及時率和合法率均為100%。嚴格審查行政規范性文件,政府性合同、協議及政府性決策事項,全部公開市本級88件重大行政決策信息、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及時反饋意見采納情況。完善依申請公開會商制度,編制發布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優化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聚焦行政執法源頭、過程、結果等關鍵環節,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春雷行動”“利劍斬污”等執法活動。自覺接受人大、民主、司法監督,強化行政、審計監督,積極推進“府院共建”,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提升至76.2%,以罰代刑、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服務到位嚴監督,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印發《眉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及6 個配套專項行動方案。出臺保障民營企業發展“十項舉措”“十個不準”和工業發展十條措施。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等系列活動,為570余家企業提供法治講座和法律體檢,幫助60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強經營異常企業和嚴重違法企業名錄動態管理,“信用中國(四川眉山)”門戶網等平臺累計實現入庫企業5.36萬戶,歸集信用信息286萬余條。完善市、縣兩級復議程序和辦案細節,形成《眉山市行政復議指南》《眉山市行政復議制度匯編》等制度性成果,成為全省唯一的行政復議程序規范化示范創建市。全市共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工作室735個,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全覆蓋。深化“楓橋經驗”,開展迎大慶糾紛排查、房地產領域矛盾糾紛化解、防范“民轉刑”命案等專項行動,全市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8%。
經過不懈努力,我市先后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全國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先進市、中國法治政府提名獎、中國政務服務突出貢獻獎,以及全省維護社會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反邪教工作先進市等榮譽。“訴非銜接”“共商共建共治”“東坡法治文化建設”“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等20余項工作經驗,在全國全省交流推廣,國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眉山市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達80余篇次。(眉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