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縣堅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探索出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機制運行一年來,全縣上下干群同心、敢于創新、勇于實踐,開展了文明城市聯創、平安青神聯建、城市形象聯塑和矛盾糾紛聯調等四大行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顯提升,2020年青神縣被國家信訪局授予信訪工作“三無”縣榮譽稱號,平安四川建設領導小組市域社會治理組和省掃黑除惡督導組高度評價“吹哨報到”工作,青竹街道擬被評為全市城鄉基層治理示范街道,由市委政法委組織開展的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測評青神縣位列全市第一名。
青神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胡剛(右一)帶頭參加愛國衛生運動
重大事件快速響應
疫情防控群策群力。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包保單位迅速響應,協助青竹街道開展聯防聯控工作。各包保單位黨員干部奔赴一線,在轄區304個小區建立臨時管控點位,執行“1+N”工作模式,保護了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疫“紅色門衛”制度被人民日報報道。抗洪搶險奮勇當先。洪澇災害期間,縣委政法委、縣綜合執法局、縣衛健局、縣住建局、武警等包保單位聯動發力抗洪搶險,緊急轉移安置1490人,挽救居民財產損失3500萬元。重大活動聚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兩大會節”和病媒生物防制專項行動期間,108個包保單位、9個縣城中心社區、2000余名黨員干部聞訊而動,積極主動協助街道開展大巡邏、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大宣傳等專項行動,深入街面、社區、小區、院落、商戶,形成上下整體聯動、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縣委政法委的同志在包保區域打掃衛生
群眾呼聲迅速回應
一般問題立行立改。在城市治理問題方面,各包保單位結合自身職能職責,能當天辦結的火速辦結,如鳳陽社區群眾反映的平橋巷洗車店擾民事件,在街道吹哨后,縣交通運輸局等七個部門在會商后1個小時就予以解決。復雜問題限時辦結。縣紀委會同相關部門在5天內解決了城東路25號小巷路面道路影響群眾出行問題哨件;縣應急管理局主動擔當作,短期內解決了國賓城小區非機動車停車難的問題哨件。疑難問題合力化解。針對群眾反映的農貿市場亂象頑疾這個疑難哨件,街道會同縣市場監管局、縣公安局、縣綜合執法局等職能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專項整治方案,開展了常態長效整治行動,獲得老百姓交口稱贊。機制運行以來,各包保單位盡己所能履行職能職責,共計交辦了780件吹哨事項,全部辦結,群眾滿意率達到98%以上。
縣政府辦在包保小區開展工作
和諧環境加速形成
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發揮新時代“楓橋經驗”,協助基層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確保了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層;“三官一律”法治宣傳進小區進入常態化,有力有效提升了群眾的法治意識;治安巡邏保障了轄區治安水平,有力震懾和減少了違法犯罪活動。城市形象顯著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兩年行動以來,各包保單位齊抓共管,老舊小區改造、濱江新區建設等項目強力推進,環衛保潔明顯增效,綠化管護明顯提標,城市照明愈發出彩,街面秩序更加規范,城市管理更加有序。社會良俗井然有序。通過小區宣傳、規范非機動車停車秩序、坐商歸店、交通路口勸導、街面文明勸導、不文明行為勸導等,市民文明素養明顯提升,成功保留了四川省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一年來,轄區內接警率下降26.6%,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18.3%,群眾信訪投訴同比下降47%,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8%,12345熱線在2020年首次接到表揚電話,縣域社會環境更加和諧穩定。
引導群眾注冊“四川天府健康通”
工作成效高度肯定
主流媒體爭相報道。講好“吹哨”故事、樹好隊伍形象,包保單位新聞報道上稿信息多達112篇,其中《守護健康做實做細》《遠程辦公 農活“代辦”》等13篇作品被刊登到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重點媒體,《青神縣委政法委創新支部活動形式 開展文明交通勸導》《青神縣自然資源局當好“五員”助推“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等41篇被省級重點新聞網站載錄。領導批示充分肯定。《眉山要情·改革專刊2020年第2期》刊發“青神縣建立‘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 有效化解城市治理難題”經驗材料全市推廣,縣委書記肖巍作出了肯定性批示。群眾交口稱贊。通過吹哨報到機制,一大批民生項目順利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實施后,一大批老舊小區換新顏,喚魚公園、竹里巷子等的打造,增加了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紛紛為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齊聲點贊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