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甘孜州檢察機關以檢察服務“八心” 增強人民群眾“三感”

        來源:甘孜州檢察院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6-17 20:40:58

        1.jpg

        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甘孜州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民生,靶向作為,主動深入群眾,將“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檢驗學習效果的指標,把為民辦實事貫穿教育整頓全過程,積極調動檢察工作各條線司法為民能動性,用心、用情、用智、用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實際生活中與檢察職能密切相關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jpg

        “恒心”暢通便民利民渠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檢察為民理念,一是常態化做好“12309”檢察服務中心接訪工作,暢通民意渠道,了解群眾訴求,開展釋法說理,化解訴訪矛盾。完善檢察長接待群眾來訪等便民服務措施,及時審查群眾來信來訪,做到“七日內程序回復、三個月內辦理結果答復”,三個月內未辦結的持續跟進、逐月答復,做到“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康定市院依托檢察長接訪機制為聯系村調解地界矛盾糾紛、連戶路線糾紛2起。二是提供“一站式”檢察服務,努力實現“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承諾。強化“12309”檢察服務功能建設,配置觸摸式查詢機、法治宣傳欄,張貼案件辦理流程圖,簡化、明確辦理過程;設置律師接待綠色通道,提供遠程閱卷等便捷化服務,科學運用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3.png

        “暖心”開展國家司法救助。甘孜州院聯合道孚縣檢察院、名山區檢察院控申、未檢部門為道孚縣院辦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建檔貧困戶)沖某某啟動國家司法救助程序,針對案件調查核實情況,相互配合,采取上下合力、左右聯動、多元化方式,及時為沖某某某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26000元,并積極協調教育部門為沖某某某減免學雜費等。稻城縣院對兩起國家司法救助案啟動相關救助程序,分別對2名申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5000元,緩解了燃眉之急。瀘定縣院主動聚焦民生領域,密切與群眾血脈聯系,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審查、證據調取、實地走訪,全面了解申請人生活狀況,對申請人適時開展情緒疏導工作,發放司法救助金2萬元。丹巴縣院切實踐行“一次救助、長期關懷,案件辦結、關懷不結”的工作理念,對救助對象進行實地回訪,了解救助對象家庭生活現狀、救助資金使用等情況,認真聽取其對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建議。

        4.jpg

        “用心”踐行公益守護使命。聚焦人民群眾關注,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監督職能,切實保障民生福祉。丹巴縣院切實找準護航綠色發展契合點,開展“青山綠水 檢察護航”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對辦理的紅豆杉盜伐案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補植復綠工作進行專項監督,在補植復綠基地補植了1160株紅豆杉。州檢察院邀請成都市院檢察技術信息部到甘孜州開展“公益訴訟技術支持對口幫扶”工作,對康定、理塘巴塘、得榮、鄉城五縣飲用水和污水處理排放水質進行常規檢測,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飲水等安全。兩級院切實履行“河長制”職責開展巡河防汛,查看河道淤積、防汛設施等情況,對流域內安全隱患進行排查,以公益訴訟檢察實際成效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法律監督實現“水更清、河更暢、岸更綠、景更美”的群眾新期待。

        5.jpg

        “愛心”護航未成年人成長。全面貫徹落實高檢院“一號檢察建議”,圍繞校園暴力、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社會關注的熱點,結合近年來發生在身邊的案例,全面引導學生知法、守法、用法。丹巴縣院深入各中小學校開展“凈化學校內外環境”行動,對校內外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并督促相關人員及時整改,全力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康定市院協同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內部分中小學校附近食品經營店開展安全衛生走訪調查。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店、小吃攤營業執照、衛生等情況進行檢查,對部分攤販未辦理《食品攤販登記卡》、未懸掛健康證、未設置必要的防雨、防塵、防蠅設施設備等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做出限期整改、責令停業等處罰決定,守護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兩級院積極培育“甘孜綠芽”“綠色格聶”等未成年人保護品牌工作室,提升檢察為民的品牌引領效應。

        6.jpg

        “誠心”深化公開聽證機制。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執法司法理念,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全力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瀘定縣院與州院組成聯合辦案組,上下聯動、相互協作,本著“應聽盡聽”“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民生、就業、社會穩定等因素,以減少涉案企業訴累,維護農民工權益為目標,對一起長達五年的行政爭議案件進行公開聽證,成功使申請監督人與涉案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達到了“案結事了人和”目的,彰顯了檢察機關堅守“行政檢察與民同行”的初心,促進了社會和諧。爐霍縣院召開“爐霍縣水利局、爐霍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與施工方吳某(王某為吳某的老板)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聽證會”,通過釋法說理及調解工作,使爐霍縣院第一例行政爭議在七天內得到實質性化解,行政檢察和公開聽證實現了雙破零,實現了辦案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7.png

        “真心”守護老百姓“錢袋子”。兩級院一方面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民辦實事”和“斷卡”行動,通過制發方案、成立藏漢宣傳小分隊、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采取模擬電信詐騙場景、剖析典型案例、互動問答、現場咨詢等形式,線上線下同步開展集中宣傳月活動,營造“反詐”濃厚氛圍,切實提高群眾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推動建立檢企聯系機制,實地走訪個人信息富集企業單位,就“購卡實名制執行情況”等提出相關整改建議,聚力守護“群眾的錢袋子”。

        8.jpg

        “齊心”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立足控告申訴職能,切實解決農民工憂“酬”煩“薪”。理塘縣院圍繞農民工工傷保險、用工合同、維權法律途徑等切身利益開展“送法進工地”活動,現場進行解答和釋疑,傾聽群眾訴求,對拖欠民工工資問題進行調解并達成協議,維護了其合法權益,為和諧勞動關系構建提供了檢察保障。白玉縣院對一起飲水工程項目勞務糾紛申請支持起訴進行調查核實,依法啟動支持起訴程序督促法院及時審理,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為農民工討薪撐起了“保護傘”。二是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擔責”責任意識,將“精心謀劃早部署、強化宣講夯基礎、督促整治護民生”作為工作重點,與檢察隊伍教育整頓工作“兩手抓”“兩促進”,通過領導班子帶隊下沉一線,聯合地方政府在蟲草山地界糾紛、蟲草采挖等工作上通力合作,選派藏漢雙語干警深入蟲草采挖點開展多維宣講、“一戶一火”定點管理等方式,做好甘孜地區蟲草采挖期社會安全、有序采集、群眾增收、區域穩定等工作,在主動履職、擔當作為中維護人民群眾安全。

        “初心”賡續英烈精神血脈。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崇尚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檢察職能,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提供檢察服務。丹巴縣院開展“護魂鑄心 守護英烈”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對縣域內烈士紀念設施、革命文物保護情況進行專項摸排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向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檢察建議,并采用公開宣告方式送達檢察建議書,以法律武器加強對紅色文物的保護,守護家門口的紅色資源。甘孜縣院攜手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模精神”專題活動,為烈士陵園墓碑描紅填色,清衛生、除雜草,對園內垮塌墓碑、破損紀念設施進行現場修繕維護,著力保護英烈紀念設施。


        責任編輯:劉華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金华市| 南昌市| 额济纳旗| 四平市| 天等县| 土默特右旗| 门头沟区| 巴青县| 高陵县| 黄大仙区| 峨边| 宁津县| 荃湾区| 祥云县| 梓潼县| 博爱县| 青神县| 古丈县| 虹口区| 女性| 隆昌县| 鄂伦春自治旗| 舒城县| 都安| 武冈市| 澎湖县| 永定县| 正定县| 兴山县| 纳雍县| 探索| 延津县| 平果县| 精河县| 肃北| 平山县| 高平市| 深泽县| 延庆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