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眉山市東坡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春林應邀走進眉山市第一小學,為全校130余名教師上了一堂題為《一個法律人眼中的學校教育》的法治課。
課上,張春林檢察長就如何運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維來管理學校、管理學生、處理師生間、老師與家長間的矛盾進行了講授。
一是老師應該具備的“道”。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生學習。
二是處理師生關系應該注意的“道”。
首先是客觀公正,當好中間人,家有家規,校有校規,要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也就是遵紀守法意識。其次是理性平和,循序善誘,遇到學生用各種方式抵觸時,要理智,根據事情性質和特點,采取恰當的方式處理。三是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教育要追求,不要苛求,追求效果最大化、質量最優,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是處理老師和家長關系應該注意的“道”。
一是人人平等原則,不能把學生的成績和家庭環境作為處理矛盾的考慮因素,要單獨就事情本身的是非來評判。二是保護孩子們隱私,與孩子建立充分的信任感,教育才會更有效。三是真實自愿原則,合理的予以支持,不合理的及時進行制止。四是依法處理原則,對校園欺凌、故意傷害等違法行為,要履行強制報告制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這是法律責任。五是預防為主原則,多做減法,不做加法。把不利后果想得嚴重一點,防范更周全一點。
最后,老師們表示這堂課以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解讀法律,大家深受教育,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依法管理學校、依法從教,采用多種形式做好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工作,牢固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營造法治校園的良好氛圍。
(唐素華 馬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