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樹的栽種,
不論修枝、施肥、打藥、授粉、梳果等
各個環節都是細致活,
有很多講究在里頭,
只有科學種植,精心管理,
結出的果實才會又大又甜,品好價優”。
4月28日,木城鎮修文村支部委員、種植能手胡仕高在果園向貧困戶現場傳授李子栽種技術和果樹管理秘笈。這是夾江縣檢察院邀請本土專家面對面幫貧困戶解決技術難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2018年以來,夾江縣檢察院扶貧干部共為貧困戶發展茶葉種植120多畝,果樹種植33.5畝,雞鴨養殖200多羽,養兔60只,生豬養殖9頭,改廚改廁2戶,院壩硬化50個平方,幫助貧困戶參加土地流轉、產業園入股分紅收益0.77萬元,協調就業崗位15個。當年底,檢察機關掛聯的龍沱山區悉數實現村摘帽、戶脫貧目標,村民們從此走上了致富路。
寧指一條路,不送一丈布
龍沱山區地處四川省夾江縣城西20公里,面積17.16平方千米,屬一半山區,一半丘陵,海拔高度520米,總人口5292人。要徹底拔掉窮根,必須增加貧困群眾的造血機能。針對龍沱山區海拔高、云霧多、土壤富含礦物質的優勢和特點,檢察院的15名駐村幫扶干部依托山區資源稟賦,開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戶施策,通過鼓勵貧困群眾栽種高山茶、翠紅李、椪柑等,對接各家各戶脫貧愿望和產業發展需求,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全面開展“你出題我答卷”訂制式服務,與第一書記、村支兩委干部一起幫助貧困群眾掃清致富路上“攔路虎”。
“真心感謝檢察院的干部,他們來后,我們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50歲的漢子王天利,妻子因腦溢血常年癱瘓在床,當談起檢察干部幫助脫貧攻堅,就有說不盡倒不完的感激。養豬帶來的收益,是王天利一家的重要經濟來源。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王天利家里收入銳減,生活面臨巨大困難。在檢察院干部的幫助下,王天利買來三十多只雞鴨苗,遵循生態養殖方法,精心管理和喂養。間隙,檢察院干部還為其送來玉米飼料并教授養殖技術,到了雞鴨出欄期,幫扶干部還用手機拍攝“跑山雞、林地鴨”宣傳視頻,放到工作群和朋友圈大力推介,機關干部和群眾踴躍認購,一下就解決銷售難問題,僅此一項就增收2000余元……
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利益無小事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只有把群眾當家人,群眾才會認同你的工作,愿意和你交朋友,同你掏心窩……”。夾江縣檢察院辦公室主任劉天喜如是說。
夾江縣檢察院派出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干部每月定期入戶走訪貧困戶,嚴格落實好“五個必訪”制度。做到紅白喜事必訪、升學考試必訪、生病住院必訪、意外災害必訪、傳統節日必訪。
2017年一個夏日,檢察官薛梅與同事在趙溝村入戶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一戶貧困家庭的孤兒王某考入夾江第一中學,但因爺爺奶奶拿不出學費面臨輟學。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檢察干警的造訪讓他們在“至暗時刻”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為防止貧窮代際傳遞,縣檢察院主動伸出援手,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易思永親自與夾江第一中學協調聯系,為其奔走呼吁,校方得知實情后,當即拍板,減免了其學雜費、食宿費。同時,院里還籌措2000元人民幣作為王某的助學基金交由班主任代管,女檢察官們每逢“六一”、春節前夕還定期到學校看望慰問王某,為她送去學習書籍、文化用具、節日禮品等。
據不完全統計,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夾江縣檢察院干警共入戶走訪群眾1萬多(人)次,探望生病住院的貧困戶30余人次,開展金秋助學活動6次,查勘地質災害點8處,幫助房屋修繕5間,開展節日走訪慰問14次,累計支出民生資金10余萬元。
以上率下筑大愛,款款深情系冷暖
2016年,夾江縣檢察院成立了院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檢察長領銜掛帥,黨組成員、科室負責人列入其中,切實加強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協調。近5年來,共召開脫貧攻堅專題研究部署會29次,研究村級組織陣地建設、修橋筑路、農網改造、因戶施策、產業發展等重大事宜12個,聽取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干部工作匯報160余人(次),黨組書記、檢察長親自掛聯貧困家庭6戶,開展實地走訪、蹲點調研、檢查督導32次。其他黨組成員分別聯系貧困戶18個,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面對面、心貼心、情相牽,破堵點解痛點攻難點,共為民做好事辦實事60余件。
領導帶了頭,干警有勁頭。在院領導的示范帶動下,2名第一書記和15名駐村幫扶干部卯足了勁,不畏山高路險,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田地,以百倍的信心,頑強的斗志,超強的付出,誓將因疫情耽誤的時間追回來,力爭在2020脫貧攻堅收官年中向黨和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檢察官胡翔在自己一篇扶貧總結中深情流露道:“作為一名駐村幫扶干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雖然辦案與扶貧時常出現工作交集,但我都設法統籌好時間,盡全力,求實效,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利,當我老了的那一天,回憶往事,我定會為這段‘不負韶華、砥礪奮進’的經歷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陳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