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犍為縣人民檢察院:用有溫度的檢察工作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來源:犍為縣人民檢察院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15 17:47:47

        用有溫度的檢察工作

        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我為群眾辦實事”,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圍繞全縣重點工作,深入開展機關黨建“四季‘鋒’光”系列活動,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員“雙報到”為載體開展“四季”關愛未成年人志愿服務活動10次,服務群眾5萬余人次,進一步增強了縣域內青少年的法治意識,以檢察履職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順應新時代新要求,拓展未成年人保護“新陣地”

        image.png

        為了寫好黨建引領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文章”,犍為縣人民檢察院牽頭與縣法院、縣公安局等多個部門共建打造了“美麗犍程·花開少年”犍為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是四川省首個進景區的法治教育基地,已獲得“四川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授牌。打破了以往法治教育基地在機關內部,教育開展不經常、形式不新穎等局限,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了未成年人及其家長開展法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地內有新型毒品展示、模擬場景VR、體感互動等多種形式,可以沉浸式體驗法治教育的魅力。基地建成以來,已接待8萬余名學生、老師、家長開展法治教育,進一步增強了縣域內未成年人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犍為縣人民檢察院以助力鄉村振興為紐帶,向基層拓展未成年人保護“紅色陣地”。在舞雩鎮銀橋村建立了“法治微基地”,作為樂山市人民檢察院“嘉蓓呵護”微基地的組成部分之一,以“家”為主題,展示《家庭教育促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部分經典條例,向青少年宣傳“法治”的重要性,全力構筑城鄉一體未成年人保護關愛服務體系。

        黨員先鋒走在前,構建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

        image.png

        犍為縣人民檢察院牢牢把握司法為民的宗旨,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黨建、業務融合的落腳點,彰顯“紅色力量”。積極推進平安校園建設,領導班子成員發揮“頭雁”領航作用,擔任縣域內8所重點學校法治副校長,常態化走進校園為學生釋法說理,提升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視度和關注度,“黨旗紅”引領“檢察藍”,共同筑起保護未成年人“綠色防火墻”。聯合犍師附中開展“零距離”感受法治力量活動,40余名師生走進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實地對檢察機關進行參觀,讓老師們和同學們對“神秘”的檢察機關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觀看《人生的色彩》法治微電影,開展一堂預防性侵、拒絕校園暴力的“開學第一課”,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法治進校園有新招,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有溫度”

        image.png

        為了讓青少年從小樹立法治理念,犍為縣人民檢察院不斷延伸黨建工作觸角,與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檢察院、樂山市人民檢察院、樂山市教育局聯辦,在今年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特別推出《我是一個小機靈》法治健身操。以“開往春天的火車”黨建品牌為落腳點,打造“黨建+”檢察融媒體宣傳矩陣,“六一”國際兒童節當天,檢察官們和孩子們共跳《我是一個小機靈》法治健身操,新媒體直播總觀看人數達到108萬人次以上。2023年11月底,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的4萬余名師生在陽光大課間齊跳法治健身操,讓動感的韻律代替枯燥的說教,進一步增強了少年兒童的法治意識。在今年7月中小學生藝術節展演現場,犍為縣人民檢察院抽調黨員業務骨干,創新編制《我是一個小機靈》法治健身操情景劇,給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一顆自護的種子、法治的種子,引導孩子們對如何抵制不良誘惑,杜絕不良行為展開思考,鼓勵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勇敢地說“不”。

        下一步,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通過多種方式持續釋放“四季‘鋒’光”品牌效應,推動機關黨建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等活動,增強未成年人的法治觀念,為未成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楊睿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泗阳县| 扶余县| 清原| 伊春市| 兴文县| 塔河县| 蒙山县| 若羌县| 桃园市| 饶阳县| 湖口县| 阳东县| 普格县| 永清县| 泗水县| 龙海市| 南丰县| 镇江市| 内丘县| 苗栗市| 大邑县| 南漳县| 徐州市| 奇台县| 柘荣县| 九寨沟县| 九江县| 县级市| 江津市| 文成县| 光山县| 石河子市| 阜新市| 宜昌市| 靖边县| 教育| 永吉县| 秭归县| 进贤县|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