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四川省甘孜監獄獲悉,甘孜監獄聯合四川民族學院共同編寫了《藏漢文掃盲教育讀本》《法律常識讀本》,這套供監獄內部使用的自編掃盲識字教材專為文盲罪犯設計,涵蓋基本漢語拼音、法律知識、獄內常用短語。
按照《監獄法》規定,對照教育改造標準,甘孜監獄民警按根據不同層次的罪犯文化背景進行編班、教學,其中就包含了“文盲、法盲雙掃班”。
在日常授課后,民警時常發現許多罪犯在休息時間看到別人書寫家書和申訴書時,眼神中流露出無奈與羨慕的神情。這些罪犯多為偏遠牧區出身,自幼失學,基本只會說藏語,當他們面對漢語教材和法律條文或需要通過文字表達訴求的時候,往往只能通過代筆及翻譯進行。
與此同時,在司法實踐當中,因文化缺失造成的司法認知偏差、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的司法不公問題也亟待解決。基于這兩點,甘孜監獄聯合四川民族學院,啟動藏漢雙語教材編制工作。通過一線提供的反饋信息,結合現實工作需要,提煉出“基本漢語拼音+法規政策+獄內常用短語”三大核心內容,分別融入兩本教材。
從一次眼神觸動到精煉成書、從代筆時的無奈到提筆寫信時的顫抖,甘孜監獄始終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當筆尖能追上心中的懺悔及思念時,教育便完成了從紙上到心間的跋涉。
教材中專設“甘孜州十八縣地名”主題單元和民族團結內容,通過常見名字、藏漢雙語對照的家鄉地名以及民族通用詞匯教學,讓學員在書寫中重新感受家鄉的氣息以及祖國大地的廣袤。
教育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藏漢雙語教材的特色是通過展示兩者文化拓寬罪犯視野,打破其固有的偏見,幫助罪犯重塑自我認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材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教學。在自編教材日常使用中,考慮到罪犯基礎薄弱,比起“大水漫灌”式教學,民警們采取堅持不懈地每日“滴灌”。在監區張貼“每日學一字、每周學一句、每月學一段”標語,在民警的監督和把控下,將教學分為集中教學和小班化小組教學,跟班跟蹤教學,耐心指導罪犯認字和書寫,在姓名、家鄉名、獄內常用詞匯和法律術語的學習上用力,教育改造做到因人制宜、馳而不息。
教育改造工作的偉大,正在于這些看似細小的堅持。監區學習室內“每日學一字”的縷縷光影,匯聚成希望的光芒,照亮迷途人的重生之路。當罪犯通過識字接觸文字和書籍時,文字符號可以轉化為具象的信息,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犯下的罪行,從心底萌發改過自新的決心。
近年來,甘孜監獄全力聚焦“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罪犯改造質量、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為平安四川和法治四川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