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責任建立于職業之上,有種付出卻超出了職業的范圍,他們從職業中擔負著責任,他們把付出擴散于職業之外,他們是戒毒所中默默無名的“多職”民警,面對一群心靈受創的戒毒學員,他們不僅在職業中擔起了責任,更是身兼多職于一身,面對我們,他們每日故作專業的充當起了“勞工、護理、教師、父母”等多種角色,從而致使自己成為了一名忙、累的“多職”監所民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都知道育兒艱辛,更何況是將一群心靈受創的戒毒者當作親兒親女來照育,這其中的艱辛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呢?作為一名受盡他們照撫的戒員來說,我覺得,只要能做好他們職業中的分內之事,那就已經是對工作的負責了,但是不僅僅只是這些,他們為我們所做之事真的太多太多,那就是一種遠超于職業范圍的付出與給予,他們時而為勞工替我們修復磚墻,綠化環境,時而做護理,對在押病痛人員及新入所毒癮未脫人員,給予最真、最暖、最貼心的幫助與照料,偶爾將自己扮演成教師的角色,用川味感十足的普通話教我們背誦唐詩,唱歌寫字,聽著他們發音不準的口語,監室內時常會哄堂大笑,雖然他們并不能與校園教師相比,所授知識也并沒有校園教師那么全面,但是在每日三十分鐘的學習時段背后,讓我們大家得到的更是一種快樂啊,其實也不只是這樣,他們更加善于充當父母,將我們視如己出,會因我們而歡笑、會因我們而生氣,會為我們而著急,會為我們而失望,但是我們知道,他們對我們永遠都抱著不滅的希望,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他們將自己的心血都當作了籌碼,全額壓在了我們身上,他們說:“待到有朝一日,你們從戒毒學員做回了安分守己的合法公民,那么我們就沒有失敗,如果你們在從合法公民成為了一個對家庭、社會、禁毒工作有用、有貢獻之人,那么我們就算勝利了,因為你們對社會的貢獻都將是回報于我們的盈利。”
試問,這些付出還在他們的職業分內之中嗎?試問,誰又能狠心讓這些“父母”的心血毀之一旦呢?我是做不到,他們的艱辛,造就了一個個立誓發憤圖強的我們,那就讓我們用行動來給予他們中心最期待得到的那一份回報吧,相信我們,一定不會讓他們失望,因為我們真的不忍讓這群監所“多職”民警的付出毀之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