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漢王山監獄有這樣兩個陳波,他們同名同姓,一大一小,一個是帶班民警,一個是監獄醫生,但不管分工怎樣,卻都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堅持、堅守、堅定。今天,我們走進他們身邊,聽聽他們的戰“疫”故事。
輪換后,他選擇繼續堅守“疫”線——陳波(小)
陳波(小),1991年出生,當過兵,2017年底考入監獄,現為監獄醫院一級警員。從1月26日奔赴單位到現在,已經整整67天沒回過家了,離家時,女兒還未滿月。
繼續堅守·戰疫有我
3月下旬,隨著疫情形式的好轉,監獄根據上級統一部署,開始實施集中隔離民警與監管區內封閉執勤民警的輪換工作,在監區一線連續封閉執勤50多天的民警終于可以走出監管區大門,與家人團聚,陳波(小)卻毅然選擇了繼續堅守監區防控“疫”線。
日常巡診、病房管理、衛生防疫消毒、醫用物資管理發放、進行民警體溫監測、做心電圖、做血常規、突發急診處置……,每一處都少不了他的身影。60余天的堅守,未從他的口中聽到一個“累”字。
溫情時刻·貼心港灣
又是忙碌的一天,陳波(小)回到辦公室,用警務通給妻子打了個電話。電話剛接通就傳來不滿4個月的女兒咿呀聲,妻子在電話那頭便忍不住問道:“老公,你還有好久回來,不是聽說換防了嗎?再不回來,女兒都要長大了。”“田田,醫院人手緊張,我年輕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你好好照顧女兒,我很快就會回來.....”簡單而樸實的對話傳遞出濃濃的親情。
他很少提及自己女兒不滿四個月,妻子還在休產假等困難,你問他為什么選擇繼續堅守,他回答:“和戰友們一起并肩戰斗、攜手抗疫,我心里感覺踏實!”
尋夜班,他主動申請堅守“疫”線——陳波(大)
陳波(大),1976年出生,2005年考入監獄,現為一監區二級警長。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連值三天班的他,分在第三班次里,經過14天封閉隔離后進入監管區封閉執勤至今。
主動申請·夜班值守
監管區封閉管理,意味著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出去,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至關重要,為了讓戰友們能有充足的戰斗力在抗擊疫情和維護監管安全上,陳波(大)向教導員提出:主動申請上夜班,自己正值壯年,身體能行。一杯濃茶、一部對講機,是陳波(大)上夜班的標配,看監控并不輕松,越是風平浪靜,越要把安全的弦繃緊,要全面掌握監控畫面里的情況,認真做好記錄,并隨時做好應急處理的準備。
家人支持·堅定信心
陳波(大)是家中獨子,母親幾年前因手術原因,身體一直不是很好,父親右腳裝的是人工關節,行動也多有不便,妻子在宜賓上班,不能就近照顧遠在成都的父母,自己的腰椎突出、血壓也高……盡管家中情況很具體,但家人一直對陳波(大)的工作很是支持,常常叮囑他:別擔心我們,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去戰斗吧。這讓陳波(大)更加堅定信心,站在抗擊疫情第一現場。
你問他為什么會選擇堅守,他回答:“黨委把責任交給了我們,我們就應該不辱使命。防疫即是戰役,作為一名十幾年警齡的基層民警,就更要發揚連續作戰,沖鋒在前的作風。”
不管是大陳波,還是小陳波,他們都是千千萬萬監獄人民警察的縮影,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他們有自己的故事,他們有自己的難處,漫長的封閉,執著的堅守,記錄了他們的“最美逆行”,見證了他們的“小舍大愛”,彰顯了他們的“奉獻情懷”。(馬麒麟 鄭匯玨 薛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