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傾向”“有過自殺史”……成長路上的一次次失望,讓曾經渴望溫暖的李某走上歧路。因違法犯罪,他兩次坐牢服刑,終日渾渾噩噩,甚至放棄生命。
是監獄民警的引導鼓勵,讓他從自暴自棄變得正向積極,在新生的路上越跑越快,奔赴陽光。
“不想活了”, 他突然向墻柱撞去 “入監前曾患抑郁癥,有過一次自殺史。”罪犯李某的危險性評估報告清楚列明他當前的狀態:多項心理測評顯示,李某有重度抑郁傾向。 監區會議上,輪流看完這份報告,管教民警深知,這將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時間倒回到2018年,在對一批新入監罪犯開展個別談話時,管教民警發現已是第二次服刑的李某,并不像預想的那樣“圓滑”。面對民警的提問,他沉默寡言、眼神飄忽,不時在褲腿上擦拭手汗,表現得比第一次服刑的罪犯都還要緊張。 “報告警官,李某這幾天一回監舍就躺在床上看天花板,喊他也不理,話也不說。”互監組罪犯的報告,個別談話的種種表現和李某的危險性評估報告互相印證,指向了民警們最擔心的那個可能。當李某在就餐中途,突然起身用頭向墻柱撞去時,現場民警及時制止,沒有造成嚴重后果。
“噙著淚花”, 親情是他的突破口 針對李某的個案,監獄隨即成立了由教育改造科、罪犯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管教民警組成的幫教小組,對李某的情況進行分析研判,提出一個又一個思路。 結合李某的檔案里僅登記有父親姓名,有家庭住址卻沒有聯系方式;他入監以來從未申請撥打過親情電話,也沒有親情短信、匯款和信件的情況入手,幫教小組決定以親情作為突破口,實施“融冰”計劃。 管教民警以需要登記家屬信息為由,對李某再次開展個別談話:“你的檔案里怎么沒有寫母親的信息呢,是填漏了嗎?” “我沒得母親,她‘死’了。”李某的回答快速又生硬。 “那父親呢?入監這么久了,怎么不和家人聯系?” “聯系不上我爸爸,他沒得手機,寫信給他也沒有回。”不同于說起母親的冷漠,提起父親,李某對管教民警說了入監以來最長的一句話。 “那你想聯系他不?我們給你想辦法。” 李某緊咬著嘴唇,不再開口了。但眼眶里噙著的淚花,加重的呼吸和蜷縮緊握的手指,已然說明了什么。
“命運不公”, 他渴望溫暖卻沉入黑暗 在李某戶籍地司法所的幫助下,幫教小組輾轉聯系上了李某的姑姑。在李某姑姑的講述中,李某曲折的人生經歷浮現出來。 李某出生在農村,13歲那年,由于家境貧寒,李某的母親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了消息。禍不單行,李某的父親用雷管炸魚時炸傷了自己的手臂和腿,家里唯一的支柱就這么殘疾了。年幼的李某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擔,每逢寒暑假都外出打工掙錢,從那時起,他變得沉默寡言。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大雨沖垮了他家的屋墻,本就破敗的土坯房變得一席難安。李某找遍了所有的親戚,希望能借錢先把家里的墻補好。可是除了條件同樣很差的姑姑,沒人愿意幫助他們。李某父子抱頭痛哭,埋怨命運為什么這么不公;絕望的李某喝下了一整瓶劇毒農藥,送醫搶救了三天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之后的李某已經完全無法繼續學業,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可他沒有一技之長,性格又自卑孤僻,在打工路上屢屢受挫。微薄的收入,讓他無力挑起家庭的重擔,他再一次想到了自殺。可當他看見殘疾的老父親時,又猶豫了:父親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牽掛。 一次次的失望,讓渴望溫暖的李某沉入黑暗,最終走上了歧路:2014年,他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刑滿釋放后他依然渾渾噩噩,沉迷于電腦游戲和網絡聊天。2017年,他因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好好改造”,
他向父親鄭重承諾 李某的經歷讓幫教小組更加確定,親情就是他轉化的突破口。監獄安排李某與姑姑通話,電話中竟然傳出了父親的聲音——李某這才知道,在他被逮捕后,父親又生氣又著急,一連幾天不吃不喝,最后病倒在家。還是姑姑發現后,才將李某父親接到了自己家里照顧。 想象著殘疾的父親病倒在破舊房子里的場景,李某自責地嚎啕大哭。管教民警趁勢對他開展個別談話,這一次,李某終于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得又快又急,不時哽咽,仿佛要把這些年的辛酸都倒給眼前的“知音”…… 幫教小組抓住時機,制定多項有針對性的改造措施:先是調整了李某的互監組成員,另選了三名心態積極、語言表達力強的罪犯組成互監組,引導他盡快融入改造環境。管教民警鼓勵李某參與監區墻板報制作,盡管他不太會寫字作畫,也努力做一些輔助工作,以此收獲同改的信任,改善人際關系。 技能課上,又安排了兩名技術熟練、樂于助人的罪犯對李某“手把手”教學,幫助他盡快掌握技術難點,讓他在學有所獲中找回自信。 多管齊下,李某悄然發生著轉變。 “兒子,你好好聽警官的話,我等你回來。”“放心吧爸,我一定好好改造!”幫教小組圍著電腦復聽李某與父親的通話,他的點滴進步都能讓民警們感到十分欣慰。
“過好自己”, 這一次他們拉住了他 正當幫教小組為李某的進步由衷高興之時,2019年2月,親情短信平臺上一條待審核的短信讓民警們的心再一次揪緊了。 “你爸住院了,肺癌晚期,情況很不好。”李某姑姑發來短信,告知李某父親的病情已經危急。 父親是李某的精神支柱,這段時間他的進步多得益于父親的鼓勵。如果他知曉父親病重,會不會再次陷入焦慮,甚至做出極端行為? 為了使李某在特殊時期能夠與父親多交流,不留遺憾,報請監獄審核同意后,監區適當增加了其撥打親情電話的次數。同時,管教民警多次前往醫院,了解李某父親的病情。 “警官,謝謝你們對我們父子的關心。”這一次李某伸出的求援之手,得到了溫暖的回應。 2019年4月,因醫治無效,李某父親還是去世了。 李某姑姑給他發來了短信:“你父親的后事辦得很好,鄉親們都來幫了忙。他最后遺言說,這些年拖累你了,希望你從過去的經歷中走出來,好好的生活……” 李某看到短信后,泣不成聲。為了幫助他盡快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出來,積極改造,罪犯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及時介入,針對性開展COPA-PI測評、scl90測試等多維度測評,掌握其心理狀況;利用沙盤、減壓艙等專業心理矯治設備,通過“壓力釋放”“合理情緒療法”等心理干預治療來紓解其不良情緒,幫助李某正確看待自己,改變情緒情感及認知。 在這期間,管教民警加強了對李某的教育引導,盡管他在父親去世后情緒一度低落,但一直遵規守紀,沒有表現出輕生的跡象;對于同改的安慰,他也能禮貌地表示感謝。 半個月后,李某回復了姑姑的短信:“感謝你一直以來對爸爸的照顧,你辛苦了!……有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我不會再放棄自己了,姑姑,我會努力過好自己的!”
“感謝警官”, 他放下過去奔向新生 多項跡象表明,李某的幫教工作迎來了尾聲。現在的他,能夠主動向民警匯報思想,和同改和諧相處,還積極幫助監區其他行動不便的罪犯。2020年6月李某獲得減刑6個月的刑事獎勵;2022年2月他被評為2021年度四川省嘉州監獄罪犯改造積極分子。 當管教民警再次找到李某時,他已是神態放松,眼神充滿著自信。他深深地向管教民警鞠躬:“警官,謝謝你們。我以前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公平,很黑暗,我進監獄的時候就沒想過要活著出去。但是我真的沒想到,警察還會去看望一個罪犯的父親……”如第一次見面那樣,李某眼中再次泛起淚花,只是這一次,不再是冰冷的破碎,而是溫暖的感動:“你們就是我的恩人。我說不來太多話,但我知道你們是真的對我好。請相信我,我一定好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