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我在“高墻”當老師

        來源:四川省嘉州監獄 作者:劉瑩 龍濱 洪生 發布時間:2023-09-10 20:18:06

        我在“高墻”當老師

        他們,曾是“桃李滿天下”的科任老師,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為無數孩子提燈引路、育夢成光。

        當曾經的西裝換成警服,教師資格證旁又添了嶄新的警官證——如今,他們是高墻內改造靈魂的特殊“園丁”,用言傳身教啟迪新生,把一個個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

        師說

        二監區民警 陳星

        image.png

        陳星(右)和同事核對第三季度“減假暫”材料

        在成為一名光榮的監獄人民警察之前,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大學畢業后我教了一學年的體育,因為對藏藍制服的向往,2017年考入嘉州監獄,成了高墻內的特殊“園丁”。還記得初次進入監管區,看著周邊郁郁蔥蔥的綠植,寬闊平坦的馬路,只覺得這環境跟大學校園差不多,只不過是另類“學生”的學習場所。但我的師父(“傳幫帶”導師)告訴我,監獄民警像老師,要引導罪犯棄惡從善、改過自新;卻絕不僅僅是老師,“永遠不要模糊罪犯的身份,淡化他們的過去,要始終牢記他們是犯罪后來接受懲罰和改造的。”

        入警初期,我因罪犯美化自身犯罪事實感到挫敗過,因戰“疫”長時間的封閉執勤而倦怠過,但在師父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重新找回了“新鮮人”的狀態,用更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挑戰,快速地成長起來。

        image.png

        對罪犯黃某的改造過程,更是讓我重新審視起“監獄民警”這一身份的意義。黃某1994年出生,年齡不大,卻是因詐騙罪“二進宮”了。入獄后,黃某常在飯后嘔吐不止,到監獄醫院檢查時儀器監測異常,服藥半個多月卻沒有明顯好轉。后來經民警調查,黃某曾向同改吹噓,他靠扣喉嚨嘔吐和閉氣騙儀器來“裝病”,以此逃避學習和勞動。詭計被識破后,回到監區的黃某開始耍無賴,好逸惡勞又屢教不改。直到有一天,同監舍罪犯李某發現自己有牙印記號的剃須刀丟失,而懷疑是黃某偷竊;而黃某一貫的糟糕表現,讓他在面對其他罪犯指責時的爭辯顯得并不可信。

        師父和我沒有武斷地處理此事。在我調取監控時,師父召開罪犯大會,厲聲告知他們:監舍里所有物品都是同一型號,幾百人里做記號的方式也可能巧合,錯拿的情況并不少見;現在立即檢查個人物品,如有錯拿及時放回,可以不視作違規。最后,我們幫李某找到了遺失的剃須刀,也責令其向黃某道歉。之后的個別談話,黃某痛哭流涕的樣子讓我畢生難忘——民警沒有因為他的“前科”而區別對待,反而讓他感受到公平公正,這也為之后他的成功轉化打開了局面。

        如果說,作為體育老師,并不繁重的課業讓我更關注學生的健康和安全;那么作為監獄民警,我深感肩上責任更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面對罪犯,我們傳的是守法正道,授的是自立技能,解的是改造心結。

        “育新”路漫漫

        七監區民警 何成尉

        image.png

        成為監獄民警之前,我是一名音樂老師。在成都和綿陽的藝術培訓機構任職過,也自己開過琴行,雖說不算“桃李滿天下”,但也是3歲至65歲全年齡段授課了。總的來說,這是一份輕松的工作,每天接觸的都是有共同愛好的人。

        人生路上有很多機緣巧合,就像我大學讀工科,畢業了卻去教音樂。做了幾年音樂老師,每天都輸出同樣的內容,時間一長,我對音樂的熱情下降很多,就萌生了轉行的想法。正好女友在樂山工作,想要離她近一些,我就通過省考到了嘉州監獄。

        image.png

        何成尉當音樂老師時教過的學生

        作為老師,以前我只需要給學生講授音樂知識,但現在我得給“學生”講法律法規、監規紀律、心理健康、三課知識……上課的強度可以說翻了幾番。盡管當初選擇這一職業具有隨機性,但如今的我卻越來越熱愛它帶給我的榮譽感與成就感。

        對因違法被判入獄的罪犯來說,懲罰從來不是終點,他們有一天會離開監獄,重新走入社會。在監獄的改造期間,就需要通過民警的教育,讓其認識到犯罪行為的危害性,能夠改過自新。因此,理論知識、業務知識、法律法規我們要樣樣精通,還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改造的針對性。

        image.png

        何成尉參加監獄教育改造講師團授課比賽

        作為老師,之前我的工作是教學,現在則更多是“育人”。這條路很漫長,我要學的還有很多,好在我是一個樂于接受挑戰的人。在教師節這天,我祝所有高墻內的“老師”節日快樂,也希望我的"學生"早日改過自新、回歸社會。

        提燈引路 照亮未來

        教育改造科民警 王健全

        image.png

        在監獄教育改造講師團授課比賽中,王健全(左)作為評委點評選手

        在畢業“包分配”工作的上世紀80年代,成為一名老師,對就讀師范專業的我而言,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1990年,19歲的我分配到犍為縣一所初中任教,當了4年政治老師。因為那時學生們入學較晚,班上的學生,大多只比我小2、3歲。

        我花了很多心思備課,不希望大家覺得政治課就是照本宣科;再加上彼此年齡接近,交流沒有代溝,學生們都愿意聽我講課,第二年我就被評為了“優秀教師”。

        image.png

        王健全進行“三課”教學

        我的妻子是嘉州監獄(原五馬坪監獄)民警,為了更好照顧家庭,1994年我申請調到了監獄。之后19年我一直在一線管理罪犯,2013年我調入教育改造科,再次回到了講臺前。

        4年的教學經驗和19年的管教經歷,成為我再次出發的最好養分。我負責罪犯的“三課”教育,以思想課為例,司法部有指定的三本教材,但如何結合時事、融入案例,讓罪犯更好更易地學習,就是下功夫的地方了。

        image.png

        罪犯技能培訓

        在我看來,無論是文化教學或是普法教育、技能培訓,都是為了幫助罪犯認罪悔罪、積極改造,更好地回歸社會。所以,監獄里每一位民警,都是罪犯新生路上的“老師”,是擺渡、引路的人。我記得電工技能培訓課上,電路板正確連接后,暈黃燈光亮起時罪犯的歡呼;我也記得刑滿釋放人員徐某在監獄大門外等到我們下班,拉著我們匯報創業成果的興奮……看著一張張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臉,我想,讓他們“不能白來,不能再來”,或許就是我們作為高墻“園丁”的意義。


        責任編輯:楊睿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台北市| 阿坝县| 达拉特旗| 湘阴县| 明水县| 兴海县| 长宁区| 大关县| 遵化市| 南阳市| 修文县| 岢岚县| 太仓市| 慈溪市| 舒城县| 寿宁县| 当涂县| 东辽县| 青浦区| 怀远县| 安庆市| 本溪市| 昭苏县| 柳州市| 海伦市| 镇康县| 崇仁县| 西盟| 富顺县| 清丰县| 呼图壁县| 渝北区| 乌拉特中旗| 东阳市| 金沙县| 光泽县| 湟中县| 容城县| 新河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