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盛夏季節,神秘的黑竹溝景區,彝族月琴和口弦述說著畢摩古老神秘的祈福,熊熊的篝火燃起來了,火把節的音樂響起,大家牽手跳起歡樂的達體舞,古井彝寨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這是今年“五一”黃金周假日,“相約秘境、燃情彝夏”峨邊古井村“彝哥路演”的沸騰場景,該活動來自于黑竹溝鎮“代表之家”收集到的代表建議。
地處四川西南位于小涼山區的峨邊彝族自治縣,轄13個鄉鎮99個村社區,戶籍人口15.3萬人,其中彝族5.6萬人。全縣人大代表858人,其中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22人、縣人大代表176人、鄉鎮人大代表659人。全縣建有“代表之家”23個,858名各級人大代表全部“進家入圈”,通過建、管、用三個環節統籌發力,“代表之家”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陣地和堡壘。
注重“三化”建好“家”
記者了解到,峨邊人大“代表之家”建設首先注重標準化,就是按照樂山市人大常委會的要求,全縣統一標準,包括上墻公示的名稱和標識,8項工作制度,代表的信息和風采等,軟件資料方面包括活動記錄、人大代表聯系群眾記錄表、人大代表收集反映群眾意見臺賬等9項,鮮活地展示代表履職情況。
注重片區化管理,13個鄉鎮中,有8個以鄉鎮轄區設置“代表之家”,其余5個鄉鎮設置14個片區“代表之家”,對涉及的村和社區代表實行片區管理。另有一個縣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代表之家”,是城區人大代表集中活動場所。
峨邊還注重典型化示范,已經打造了5個縣級示范點,1個市級示范點,通過分層建設,打造樣板和標桿。市人大代表、衛生監督執法大隊的馬燕妮告訴記者:“峨邊在新林鎮茗新村打造了全市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以縣衛健局、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為實踐基地,以羊竹壩公園、五渡驛站、黑竹溝驛站為實踐點位,可以說是全縣的‘代表之家’。”
落實“三制”管好“家”
“家”建起來了,就要管好用好。峨邊實行領導“掛聯制”,就是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5人,分別聯系全縣23個“代表之家”,督促鄉鎮黨委書記加強對“代表之家”的領導,指導“代表之家”每月的活動和代表的履職行為。
據悉,峨邊對外公示了“代表之家”的召集人和聯絡人,推行代表“駐家制”,將人大代表按實踐主題進行分組,每月輪流“駐家”,接待選民,收集和會商解決群眾訴求。五渡鎮代表“駐家”期間收集到舊農貿市場存在安全隱患,通過“家清單”交由鎮政府辦理,迅速進行了拆除,消除了安全隱患。
落實“活動”制,每個“家”制定年度計劃,謀劃好每月的代表活動,年初進行年度公示,每月進行活動預告,公開活動方案,充分準備,確保效果。2023年23個代表之家開展培訓、交流和外出考察46場次,參與代表1000余人次,“代表之家”呈現出強大的活力。
堅持“三民”用好“家”
通過每月活動的開展,人大代表依托“家”園履行職責。峨邊堅持“家接待”聽取民聲,新鳳村選民在接待日反映該村沒有路燈,群眾出行不方便。“代表之家”將這個情況逐級反映到縣級相關部門,后來該村的路燈照明項目確定為票決民生實事,安裝了太陽能路燈58個,新鳳村的夜路亮起來了。
記者注意到,峨邊通過“家清單”匯集民意,還建立了“家清單、鄉臺賬、縣統計表”分級處理機制,確保群眾訴求迅速處理。仲子村路面整治工程列入了楊河鄉“家清單”,鄉人代會上定為2023年票決民生實事,該區域群眾的出行更加方便了。
峨邊堅持“家主題”解決民憂,常態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峨邊人大代表在行動”、“履職做表率、建功新時代”主題實踐活動,根據“代表之家”區域群眾需求,在全縣“群眾困難我解決”“民生實事我監督”“鄉村振興我出力”“全域旅游我獻策”4個主題的基礎上,各“家”確定“移風易俗我帶頭”、“民間糾紛我調解”、“鄉土文化我傳承”等各具特色的主題,形成“4+N”活動主題,使實踐活動更具針對性,更好滿足群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