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齡化浪潮加速奔涌,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成為時代課題。今年3月以來,洪雅縣人大常委會主動擔當,組建專題調研組,通過“走出去學經驗、沉下去摸實情”,全面把脈全縣醫養結合工作,以人大監督之力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深入一線:腳步丈量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醫養結合好不好,老年人最有發言權。”3月12日,在縣人大常委會召開的動員會上,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玉花強調。
隨后一個月內,調研組兵分多路,既深入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等醫療單位,查看老年專科建設;也走進東岳鎮天宮敬老院、九如城康養中心,與老人面對面交流;還遠赴成都、德陽等地,學習先進地區醫養融合經驗。
“我們每天盼著醫生來,就怕身體出問題。”在七里坪衛生院,78歲的王奶奶道出眾多老人心聲。
調研組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等方式,詳細了解醫養服務供給、政策落實等情況。近年來,縣政府圍繞“健康洪雅”建設,積極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推動醫養結合工作有序開展,但與群眾期待和先進地區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直面問題:找準制約發展“痛點堵點”
“醫養結合是系統工程,但現在各部門像‘各彈各的調’。”在專題座談會上,縣人大代表伍建偉一針見血指出問題。
通過深入調研,調研組梳理出協同機制不健全、居家服務有短板、機構資源待充實、人才短缺成瓶頸等突出問題。
衛健、民政、醫保等部門職責交叉,政策落實還存在堵點。“醫保報銷范圍窄,很多康復項目報不了,老人負擔重。”縣醫保局負責人坦言。
“家庭醫生簽約容易履約難。”東岳鎮衛生院院長反映,由于基層醫護人員短缺,家庭醫生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全縣家庭醫生簽約率雖達82%以上,但山區老人仍面臨看病難,失能老人的專業護理服務更是嚴重不足。
“我們最缺專業護理人員,尤其是會照護失能老人的。”九如城康養中心負責人無奈表示。全縣養老護理員多為50歲左右、學歷較低的務工人員,持證上崗率較低。
“觀念轉變任重道遠,很多老人覺得住養老院是被子女拋棄,寧可擠大醫院也不愿接受家門口的醫養服務。”社區工作者張大姐道出基層工作難點。
集思廣益:凝聚破局發展“金點子”
“醫養結合工作不能‘等靠要’,必須主動作為!”在4月的縣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委員們圍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建議建立醫養結合聯席會議制度,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定期協調解決跨部門問題。”縣人大常委會委員周忠斌提出,要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工作合力。
“應重點支持人才培養和設施建設,積極引進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充實醫養結合隊伍。”縣人大常委會委員鐘朝呼吁。
“要學習借鑒成都、綿陽等地先進經驗,開展‘家庭照護床位’試點,讓失能老人在家也能享受專業護理服務。”曾赴外地考察的縣人大教科文衛民宗委主任委員馮瓊分享心得。
“縣人大將持續跟蹤監督,推動這些建議落地見效,切實把醫養結合這項民生工程辦實辦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尹斗芳表示。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優養”,洪雅縣人大正以有力監督,為全縣老年人托起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