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國才有家,而從國家角度考量:有家才有國,國是由家構成。家庭暴力是“不和諧音符”。2024年7月18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健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體制機制,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納入改革方案統一部署,為反家庭暴力制度建設明確了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綿陽市涪城區人大常委會城郊街道工作委員會主任的陶偉一直在思考:在基層治理中什么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通過調研和接待選民、收集代表意見,面對城郊這個由鄉改街道辦的特殊區域和由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推進的特殊群體,體悟出“家和萬事興”就是轄區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轄區派出所領導、婦聯、人大代表,大家一起共商城郊反家庭暴力基層治理。
引鳳:四川省公安機關第一個反家庭暴力科普示范基地落戶
基層治理如何法治化、系統化,需要理論與實踐“碰撞”。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發出后,為增強法學院教學與實踐契合,成都大學主動與謝平代表聯系表達了合作意向。2023年2月28日下午,成都大學法學院、四川省反家庭暴力知識普及基地與綿陽市涪城區城郊派出所簽約、授牌儀式在城郊派出所成功舉行,至此由綿陽市涪城區七屆人大代表謝平牽線搭橋研究機構直接參與基層治理落戶涪城全面落實。
成都大學法學院院長、四川省反家庭暴力知識普及基地主任科普鄧陜峽、基地副主任劉劍,基地科研人員賀海燕,涪城區人大代表謝平,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區分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徐立峰,分局法制大隊大隊長王甫,分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杜杰,分局城郊派出所所長李昆林,綿陽市涪城區城郊街道及社區負責婦聯工作人員、婦女代表共35人參加了活動。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區分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徐立峰代表時任副區長俞焰斌致辭,熱烈歡迎科普基地鄧陜峽主任一行的到來。他表示,此次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旨在促進科普基地在婦女權益保障、反家庭暴力等領域的法學理論資源與涪城公安社會治安管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司法實踐相結合,更好地保障婦女權益,維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筑巢:研發+機制+運作
城郊人大工委充分發揮代表小組人才優勢,專題申報了《基層治理中反家庭暴力機制研究》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在四川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第六屆《民法典》實施天府論壇會上,城郊轄區人大代表成果榮獲三等獎并在論壇學術交流。2025年,城郊轄區人大代表持續研究,完成《反家庭暴力告誡制度適用研究成果》。反家庭暴力研究成果先后被四川法制網、四川省反家庭暴力知識普及基地網站和公眾號、陜西警察學院學報刊發并在全國推廣。
為推動反家庭暴力機制在基層治理的落實,建立一支反家庭暴力基層務實隊伍,涪城區人大常委會及城郊人大工委,先后通過代表小組活動、送法進社區、送法“基層行”等活動,由四川省反家庭暴力知識普及基地志愿者講師開展反家庭暴力知識普及,對婦聯、基層組織干部、公安派出所民警、社區網格員分批次進行培訓。
城郊轄區代表在區七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第46號《關于強化基層組織反家庭暴力建設的建議》,相關部門專門就基層反家庭暴力機制建設、治理考核等進行了認真辦理。
起航:代表+公安派出所+婦聯+N
為推動反家庭暴力機制運行暢通,城郊人大工委專門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調研。人大代表詳細了解科普示范基地建立以來的工作運行情況,對城郊派出所在將科普示范基地建設與黨委政府基層治理統一規劃并撥付專款、建立工作臺賬、細化工作流程、化解家庭矛盾等六項工作予以肯定。代表還實地查看了科普示范基地相關工作臺賬,對多起反家庭暴力警情處置進行了個案分析和點評。調研中,代表對反家庭暴力基層治理工作提出工作建議:一是要珍惜“科普示范基地”這塊牌子,是大學理論研究高地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大膽創新,是全省公安機關第一家在派出所的示范基地;二是把“科普示范基地”作為基層治理的樣板,以科普基地為陣地,從反家庭暴力視角參與社會治理,化解來自家庭的矛盾糾紛;三是認真落實區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第46號《關于強化基層組織反家庭暴力建設的建議》各項辦理意見,區級相關部門辦理后需要持續用力、繼續落實;四是針對城郊處于城郊結合部、經濟發展快速期,急需建立一支有基層黨員干部、心理學、法學、社會學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反家庭暴力志愿者隊伍,動態把握和推動轄區反家庭暴力工作;五是加大工作宣傳和推動力度,要把已經取得的成果向外宣傳,充分發揮科普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引領作用,向社會傳遞反家庭暴力、和諧家庭建設正能量。
2025年7月14日,綿陽市涪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永鋼聽取了城郊人大工委反家庭暴力基層治理情況匯報,城郊轄區區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會研究室負責人參加匯報會。
城郊派出所切實履行職責,及時受理家庭暴力案件報警求助,嚴格落實首接責任制,做到快速接警、快速處警、依法取證、及時救助,不得以家庭糾紛等為由拒絕、推諉、拖延。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的報警求助時,接警員應當詢問報警人姓名、具體位置、聯系方式、是否受傷、是否需要通知120等情況,迅速按照接處警工作流程,下達處警指令。公安民警在接到家庭暴力案件的處警指令或報警求助后,應迅速趕赴現場,制止家庭暴力行為,對家庭暴力的受害人采取有效的救助保護措施。及時制止家庭暴力,依法控制施暴者,維護現場秩序,組織搶救受傷人員,對已經逃匿的施暴者進行查緝。公安機關在家庭暴力報警先期處置或者處警結束后,及時告知受害人可以向婦聯、居(村)民委員會、基層司法行政、人民調解委員會等機構團體申請調解或尋求幫助。
城郊派出所設立1個反家庭暴力警情轉業骨干崗,共有3名專業調解員及3名民警。為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建立平等、和諧、文明的家庭關系,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維護家庭和社會穩定,城郊派出所依法履行公安機關法定職責,積極探索家庭暴力防治舉措,認真開展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平安家庭建設,切實保障了群眾尤其是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自在城郊派出所建立基地以來,城郊派出所2023年2月至今共接家庭暴力警情(含耍朋友期間等感情糾紛)89起,處置89起,現場化解100%,出具家庭暴力告誡書31份,治安管理處罰33件41人,在處置后,與基層組織共同工作1起。
和諧社會的構建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全社會用行動參與。城郊人大工委積極參與反家庭暴力基層治理有益探索,家事(私權)、國事(公權)發生沖突考量參與者技巧,城郊的反家庭暴力實踐是可行的之舉,利國、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