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莊嚴而簡樸的巡回法庭在四川省瀘定縣金雞壩村村民活動室開庭。在熠熠生輝的國徽下,瀘定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出庭支持公訴一起危險駕駛案。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以及當地村干部、村民代表等20余人現場旁聽庭審。
現場直擊:一堂零距離的法治警示課
本次巡回審判旨在通過“審理一案”,實現“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庭審中,公訴人圍繞案件事實與證據進行了清晰有力的舉證和質證,就犯罪事實、量刑情節、法律適用及量刑建議充分發表了公訴意見。被告人黃某當庭表示認罪認罰,深刻懺悔自身錯誤,承諾今后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法院最終采納了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并當庭作出判決。整個庭審過程嚴謹規范,為旁聽群眾呈現了一堂生動的法治實踐課。
以案釋法:檢察官剖析醉駕沉重代價
庭審結束后,檢察官隨即開展了現場普法。結合本案,檢察官詳細闡述了醉酒駕駛的危險性、違法性及其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包括對個人(承擔刑事責任、吊銷駕照、影響就業等)、家庭(經濟負擔、情感傷害等)造成的巨大影響。同時,檢察官就醉駕的認定標準、法律依據等關鍵知識向在場群眾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用身邊案例警醒大家務必吸取教訓。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檢察官強調,任何僥幸心理都可能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呼吁廣大群眾要時刻繃緊安全駕駛這根弦,堅決杜絕酒后駕車行為,共同維護道路交通安全。
此次“法庭進鄉村”活動,將司法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讓嚴肅的司法審判與生動的法治教育相結合,有效提升了鄉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交通安全觀念,是瀘定縣人民檢察院踐行司法為民、深化基層普法的有力舉措。
下一步,瀘定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不斷擴大普法覆蓋面和影響力,讓法治觀念在鄉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