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實施以工代賑項目,還盤活了閑置資源資產,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開辟了三條路徑。”近日,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鎮五圣村黨委書記楊榜成站在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現場,對項目產生的效應很是感嘆。
楊榜成介紹,2020年五圣村與原力爭村合并時,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缺錢辦事成為短板。如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一直是村兩委思考的一大問題,也是村兩委近年工作的一個著力重點。就在今年,東坡區將東山片區首個投入410萬元的以工代賑項目落實在五圣村實施,不僅促進全村基礎設施面貌極大改善,為130名村民就近務工帶來133萬元的勞務收入,而且還為發展村集體經濟開辟了三條路徑。
一是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工程,集中維修改造4口山平塘。楊榜成介紹,原來這4口山平塘,其中有2口荒廢失修,長期沒有使用,更談不上帶來什么效益。結合這次整治改造,村兩委將山平塘流轉承包,僅此每年村上收取流轉金2萬元。
二是原五圣、力爭合村時閑置下來的一處村辦公用房,一直以來無人問津,加上一段連接原村辦公室1.1公里的水泥路,只有3.5米寬,路況也不太好。因此,即使村兩委早有將原辦公用房租出去的想法,但始終沒有人愿意來承租。而今在實施以工代賑項目中,村里將該路段從3.5米拓寬到6米,而且路面實現全黑化,加之此路段又與天眉樂高速出口連通,使交通運輸條件一下變得優越,原閑置的村辦公用房也隨之提高了“身價”。于是,村上于近日終于將閑置房進行出租,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收入1.5萬元。
三是五圣村一處30畝的集體果園,雖然承包期的合同未滿,但承包方業主在經營中并不順心,原因是果園地處山坡,無法保障澆灌用水,而且運輸路況也差,業主自感收益不佳。村上通過以工代賑項目,一舉在該果園新建3口蓄水池,總蓄水量600立方米,同時還硬化了通往果園1.1公里的產業道,從而解決困擾業主多年的大難題。在此基礎上,經村兩委與承包方業主協商,持續穩定每年果園租金不變基礎上,調整由受益的承包方每年支付集體2萬元。
“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工程開辟的三條路徑,每年共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5萬元。”楊榜成坦言,隨著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的增多,2023年全村集體收入達到40萬元,走在全鎮村集體經濟發展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