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屏山法院成功調解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促成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為企業良性發展保駕護航,依法保障和促進營商環境健康有序發展。
原告某貿易公司與被告某建設公司簽訂了《鋼筋材料購銷合同》,約定被告就2023年年度鋼筋采購事宜向原告購買鋼筋材料,合同對付款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等進行了約定。此后,原告在2023年10月26日至2024年3月21日期間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向被告供貨,但被告未按合同約定向原告支付貨款。原告多次催要未果,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并申請財產保全。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發現該案爭議不大,雙方并沒有太大的矛盾關系,經過承辦法官多次溝通得知,被告之所以遲遲不給付貨款系因為雙方結算的金額問題,以及被告暫時資金短缺無法一次性給付全部款項。考慮到雙方企業是長期合作伙伴,調解更有利于化解雙方矛盾,故承辦法官組織原、被告到庭進行調解,與各方權衡利弊,最終經過多次調解協商,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某建設公司同意分次向原告某貿易公司支付相應款項,原告某貿易公司同意解除對被告某建設公司賬戶的凍結措施。
法院對涉企案件的成功調解,一是高效解決了糾紛,提高市場主體對司法系統的信任度,增強營商環境的穩定性。二是起到了示范作用,可以為其他當事人提供借鑒,引導他們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展示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促進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不斷完善。三是增強了市場活力,使企業更加專注于自身的核心業務,減少因糾紛帶來的干擾和損失,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增強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