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熟睡中的我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睡眼朦朧中,我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妻兒,還好沒被吵醒。拿起手機,時間剛好是2022年8月28日11點40分,我已經預想到一個緊急工作的到來。
不出所料,單位電話緊急通知:根據龍馬潭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緊急命令,須立即對魚塘街道望山坪社區瓏湖半島小區實施靜態管理,對該小區10號樓進行封控。
作為街道包保望山坪社區的干部,我來不及猶豫,第一時間驅車趕到瓏湖半島小區10號樓下。此時,街道相關領導、包保社區干部、派出所民警、望山坪社區書記和小區物業人員皆已到場,隨即召開會議研究小區人員管控及核酸監測等工作。
與此同時,街道微信工作群里的工作照片和視頻顯示,街道各辦公室已是燈火通明,街道紀工委書記皮曉楠與街道經發辦、黨建辦的同志們正緊張有序地對區上分發的核酸采樣點物資進行清理和分撥。疫情就是命令,來不及猶豫,我立即按街道指揮部的安排投入到該小區疫情防控工作中。
深夜,溫度驟降。堅守在夜晚空曠的小區,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的內心不由自主擔憂起來,只能在小區里來回踱步,以平復忐忑的心情。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直到29日上午7點,我和另外3名同事被安排協助醫務人員對10號樓所有居民開展核酸采樣工作。隨著白天氣溫逐漸升高,穿著密不透風隔離服的我,貼身的衣衫已經全部浸濕。經過近1天的時間,瓏湖半島10號樓全體居民核酸采樣及送檢工作全部結束,首戰告捷。
“小伙子,你們在現場要接觸那么多人,不怕萬一被感染嗎?”還記得為居民登記信息時,一位阿姨關心地問我,我微笑著搖搖頭表示“沒問題”。其實,面對疫情哪有什么云淡風輕,只不過,穩定居民群眾恐慌心理同樣是我們抗疫工作的重要一環。
30日,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結合對瓏湖半島小區防疫形勢的研判,決定讓我居家觀察3天。至此,我暫時離開了疫情防控一線崗位,但我沒有“靜等觀察”,而是在家通過線上辦公,搜集、匯總抗疫一線人員的就餐需求信息,協調轄區內餐飲機構開展餐飲保障服務,為疫情防控工作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肖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