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古湖街道建設社區以“多元共治”型社區創建為抓手,實施“三個三”工作法,探索形成“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服務有效、鄰里融合”的社區治理體系,實現社區治理服務零距離、力量多元化、內容精準性,構建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區域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格局。
打造3級治理載體,讓陣地更“接地氣”。建強“核心點”,發揮黨建在基層服務中的引領作用,率先完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建設,優化空間布局、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拉進干群距離;延伸“服務線”,聯動市級部門、金沙商業,整合轄區內陣地資源,共建金沙商圈黨建陣地與職工之家;拓寬“覆蓋面”,聯合小區物業、業委會,利用閑置的辦公室、樓棟架空層等空間,建設小區老年活動室、健身場地、兒童書屋、調解室等陣地,把服務送到居民身邊。
創新3項運行機制,讓治理更“聚人氣”。優化社企互聯機制,聚合轄區熱心商家,成立社區治理商家聯盟,召開協同聯席會議4次,募集愛心物資2萬余元,參與社區治理行動6次。健全黨社互動機制,社區黨委牽頭,引進隆昌啟航社工、川南幼專高校志愿服務隊、煊語藝術培訓機構、通康醫院等社會公益力量,建立“社區治理聯席會+小區治理議事會”制度,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完善黨群互融機制,整合社區包保單位、大黨委成員的黨員干部,聯合轄區居民、志愿者等組建“小麗管得寬”矛盾糾紛調解隊、“陽光愛心”志愿服務隊、隆城熱心助人服務隊、隆城一號小區“兒童觀察團”等志愿服務組織,共同開展環境整治、文化傳承、居民矛盾調解服務工作7次。
開展3項專項行動,讓服務更“有生氣”。用情關愛“一老一小”,依托老年活動室、兒童書屋等服務陣地,聯合社會組織、公益力量等開展老年興趣小組、義診義剪、社區公益捐贈、兒童暑托班、興趣培養班等各類服務活動90余場,服務居民4000余人次。用力推進“小區自治”,組織開展了居民興趣小組、傳統節日活動等,并完成了小區包裹房的改造,并完成了小區文體設施改造、環境改造等4項小區治理決策。開展服務活動40余次。用心開展“志愿服務”。孵化培育以轄區居民為主體力量的志愿服務隊4支,鏈接個人、商家、組織10余個,共同開展志愿服務、便民服務、文體活動等20余次,惠及2000余名社區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