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遠縣人民醫院通過緊密醫共體建設,成功救治了一例復雜冠心病患者,生動詮釋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來的民生福祉。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保衛戰,不僅展現了醫院高超的醫療技術,更體現了醫共體建設的高效協作。
基層首診顯擔當,遠程會診鎖定病因
2025年2月24日,威遠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主治醫生唐琪到小河鎮衛生院對口支援,與衛生院院長李勇副主任醫師共同開展門診、會診、查房等工作。3月4日,小河鎮衛生院接診了一位49歲的患者彭女士,她因反復胸悶氣促多次就醫未果。唐醫生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敏銳地捕捉到患者心電圖顯示的廣泛前壁ST-T改變,立即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將檢查數據實時傳輸至縣醫院胸痛中心。經過快速分析,團隊鎖定冠心病可能,并立即啟動醫聯體轉診綠色通道。
多學科協作,成功開通閉塞血管
3月5日,患者在威遠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病房積極完善了相關術前檢查,李楷主任主持科內術前討論并擬定手術預案。3月6日,心內科副主任張崢嶸帶領團隊為患者實施冠脈造影,術中驚現前降支慢性閉塞(CTO)、右冠脈中段狹窄99%的危急情況,醫療團隊當機立斷實施右冠植入支架1枚,前降支開通CTO后植入支架2枚,成功重建血運。
術后患者癥狀逐漸改善,48小時后患者胸悶癥狀完全緩解出院,實現了快速康復。
全程照護,患者康復無憂
3月8日,患者出院當日,主治醫生方震為其制定了個性化的康復方案。3月10日,唐琪醫生在小河鎮衛生院為患者進行門診隨訪。彭女士激動地表示:“從發病到康復,全程都有專家護航,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
醫共體建設,讓優質醫療資源觸手可及
威遠縣人民醫院通過緊密醫共體建設,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讓基層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未來,醫院將繼續推進醫共體建設,為更多患者帶來健康福音。
【科普小課堂】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一種疾病。常見癥狀包括胸悶、胸痛、氣促等。冠脈介入手術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植入支架或球囊擴張,恢復心肌血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技術優勢】威遠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介入手術的領航者
威遠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現有11名醫生,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5名,醫師1名。科室目前能開展的手術包括:冠脈造影術、冠脈支架植入術、冠脈藥物球囊擴張成形術、臨時及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心內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術等。2024年,共開展介入手術1108臺次,其中冠脈造影787臺次,冠脈介入治療224臺次,IVUS 15臺次,臨時起搏器24臺次,永久起搏器23臺次,FFR 2臺次,血栓抽吸3臺次,電生理檢查5臺次,射頻消融術5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