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發布《關于202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擬獎項目的公示》,德康集團作為主體單位完成的《外種豬本土化高效選育技術體系創新與應用》榮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為什么德康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答案在于德康在育種方面的長期的堅持與付出。
眾所周知,育種的成效依賴于基礎數據的積累,國外育種工作之所以發展的好,也是在長期堅持以數據為基礎的選育工作中所得。而早在2013年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以來,德康育種人就已經開始嚴格按照各項標準采集相關數據。截止2023年底:德康核心育種場種豬生長性能測定量已突破28萬條,繁殖數據量達18萬條;2019年開始基因組育種工作,5年來基因組測定量達25369頭,實現基因組育種工作的落地執行階段。
同時緊跟市場需求和時代發展、緊貼科技前沿的育種思路是德康育種人培育優質德康種豬的保障,近幾年根據生豬消費市場的需求變化開展中期測定、屠宰測定和商品雜交試驗,累計收集了中期測定數據22396條,年精細屠宰測定超200+余頭(2023年數據),相關試驗數據15600條,新品系雜交培育數據94600余條。
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尖山種豬場(四川·自貢)
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中寨種豬場(貴州·貴陽)
育種是長期性的工作,自2013年引進杜洛克、長白、大白三大品種以來,育種團隊致力于打造屬于德康集團的生豬育種生產體系。截至2016年,集團的重點育種指標已超過國外引種的種豬群體,近年來更是在全國核心育種場中名列前茅。
水滴石穿,堅持才能有所收獲。十多年前射出的箭射向今天的靶,集團核心育種場群體生長性能、繁殖性能持續改善、表現優秀,在國家核心場排名中名列前茅;集團目前擁有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2家,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1家,省級核心育種場和公豬站2個;入選了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創建了農業農村部西南生豬育種與擴繁重點實驗室;參與國家重要生豬育種項目,用十多年的工作累計為國家“種業芯片”自主貢獻力量;在過去的十多年,集團生豬產業發展所需種豬的99%源于這個十幾年前開始的核心育種場,超十年的努力和執著為生豬銷量百倍增長奠定了堅實的種源基礎。
德康E系種公豬
在德康育種人的努力下,德康Z系和E系生產性能同樣表現優秀:E系30~100kg的FCR達到1.92,日增重超過1100g;Z系的窩均總產仔數超過17.5頭,為集團公司生豬產業的降本增效和未來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種源支撐。
在當前生豬養殖和消費環境下,集團將憑借自身的產業優勢、種源優勢和強大育種體系,進一步開拓德康生豬的高效發展之路。不僅自己使用,集團也把優質的資源與市場共享,近兩年來E系和Z系種豬在中國市場備受贊譽,已成為中國生豬產業的新寵,為國內生豬產業的提升貢獻德康的種源力量。
育種之路沒有止境,德康育種團隊將繼續保持長期主義、創新精神并以商業生產為導向,不斷探索育種領域的邊界,為種豬產業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突破,并不斷追求卓越,不斷超越自我,為企業、國家生豬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