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李子品種叫‘黃金奈’,到7月下旬開始成熟,加上先前已賣完的‘鳳凰李’,今年我65畝的李子,平均畝產5000斤,以商販收購價4.3元/斤計算,畝產值收入21500元?!?月24日,在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岳營村的一片李樹林里,果農李桂花邊采摘李子邊告訴筆者,“沒想到過去瘠薄的荒坡土,現在還能長出這來錢的‘金果果’”。
“我是別的地方來這里創業的,在這里創業也是不容易的。”李桂花介紹,她的老家是在東坡區萬勝鎮龍池村,原來一直從事種水果種植。但家鄉那里地處偏遠,山丘自然條件差,產業發展受局限。為擴大發展空間,前些年,她與丈夫選擇來到岳營村,集中流轉了這片荒坡地。
李桂花回憶道,初來乍到,當時這里全是起伏不平的瘠薄土,交通條件差,生產用水難,種植旱地作物,大多廣種薄收。因此,在當地人眼中種不出啥子效益。而李桂花夫婦考察分析后認為,這種不利條件下,最適合的是種果樹,于是,夫婦倆從萬勝鎮老家帶來傳統種植的油桃等品種和技術方法,白手起家下起水果產業 “先手棋”,經過對流轉地的開挖整理、修通道路、打井儲水、牽線通電……隨著各種設施的配套完善,讓數千株油桃、李樹苗綠滿坡地,幾年間果樹就全面投產,油桃收益甚是可觀。對此,思路開闊的李桂花并不很樂觀,原因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所種的油桃與鳳凰李比較,雖然兩個果品產量不相上下,但當地的土質、氣候更適合李子生長,而且鳳凰李單斤價格比油桃高,管理技術簡單,成本相應較小,發展更有“錢”景。于是從2010年開始,她當機立斷調整品種結構,將所種的油桃品種進行更換,全部改種成優質的鳳凰李等品種。
在生產管理過程中,按照綠色健康標準,以施用有機質肥料為主,緊扣各管理環節,精心進行管護,大大提高了李子的品質和產量。從2013年投產以來,產量持續攀升,連年不愁銷售?!敖衲暌欢螘r間,雖然受氣候因素影響,但李子產量依然穩定?!崩罟鸹ㄕf,由于果品個大、脆甜可口、離核化渣、果皮紫紅,很出賣相,廣受販運商和消費者歡迎。盡管每斤售價比別人高出1元至2元以上,但20余天就全部采收完了,李子總產量32.5萬余斤,畝產值收入21500元,共獲純利達80余萬元,讓昔日的荒坡土,長出了“致富果”。
此外,還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李桂花說,平時在她果園穩定務工掙錢的村民有6人,到管護和采收的關鍵時節,請來臨時幫忙務工的村民最多達到40至50余人,人均工資每天120—150元甚至更高,中午還安排一頓免費伙食。同時帶動和指導周邊村民種植水果,如今,水果產業已挑起當地農民增收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