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守住社區第一道防線,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于是,東坡區蘇祠街道大東街社區網格員就搖身一變成了小區居民的生活管理員。
“網格員,你好!我家的廁所門不小心反鎖了,家里就只有我和孫女兩人在家,孫女著急上廁所,現住小區不允許外人進來,只有求助你們幫我想想辦法”。網格員放下電話,迅速到社區找到一些簡單工具,帶上一個黨員志愿者一同前往居民家中開鎖,大約十分鐘左右就把門打開了。居民臉上露出了笑容,非常感謝你們!道一句辛苦了,一句感謝話,網格員累并快樂著。
“小胡,今天能幫我家里買些菜來嗎?”馬婆婆打電話給網格員尋求幫忙,因馬婆婆的子女未和父母一起居住,疫情期間不允許串門,兩老都是八十多歲的高齡老人,外出買菜感染風險較大,網格員這時義不容辭,隔三差五就采購一些生活物品送上門。同時,還主動詢問一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和居家隔離人員需要的生活物資,并采購送上門。
馬草街3號住戶火急火燎來到正東街執勤點位反映:現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后,一個人呆在家很悶,家中停電不能看電視,也不能做飯,給自家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找到網格員想辦法解決。網格員耐心地聽他述說,分析原因。到他家里了解具體情況后,需專業師傅才能處理。這時網格員立即聯系眉山共產黨員志愿服務隊來協助處理停電事件。很快,專業師傅來到現場,查看停電原因。他家的線路布置復雜,工作人員不辭辛勞,跑上跑下。雖已是初春,但天氣還是寒冷,工作人員的臉上卻掛著汗珠。經過大約半小時檢查,發現是線路短路跳閘所致。于是重新規范整理線路,避免以后再跳閘。家里的電通了,壓在居民心理的一塊石頭也放下了,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城東農貿市場卡點位執勤的網格員攔下了一位未帶出入證,欲進入市場的婆婆。經詢問,婆婆是午飯后步行到城里,想到城里的孫女家中去。她曾到孫女家去過一次,依稀記得孫女的家靠河邊。但在網格員的住戶信息登記中并沒有婆婆所說的孫女這家人。再進一步確認,才發現其是迷路了,思路有些混亂。說自己家住南門原白糖廠家屬區,能說出自己的姓名,網格員在微信群里聯系瓦窯社區的網格員幫忙找家屬未果。再與婆婆溝通才發現她家住白糖廠附近的鄉下,與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網格員求助社區民警幫忙聯系家人,通過人像識別很快找到她兒子的聯系方式,通知兒子來接老人回家。網格員敏銳的洞察力,避免了一次老人意外走失的事件發生。
網格員還為不會網上繳費的老年人繳納水電氣費和電話費,使其居民足不出戶解決生活上的不便;類似的事情有很多,如幫居民取快遞送到家、扔垃圾等等。網格員辛苦的付出,同時也得到了居民的贊許、回報;在防疫期間,網格員就收到居民捐贈的口罩和醫用物資。在無情的病毒面前,不是只有一線工作人員在堅守,還有背后默默支持防疫工作的廣大群眾。
小區封閉式管理雖隔離了空間,隔離了親情,但網格員卻在這隔離空間架起了“連心橋”,傳遞人間溫暖,做到了隔離不隔心,隔離不隔愛,展現了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的風范。(胡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