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孜縣城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這樣的小車攤位,人們在閑暇之時會圍坐在這里吃涼粉,甘孜的涼粉以豌豆淀粉制作而成,因口味純正、風味地道而家喻戶曉,深受人們的喜愛,在這暖春里,有了美味的涼粉作伴,仿佛也會變得更溫暖。
記者來到廣場旁一位叫舍都家的涼粉攤前,這里的涼粉味道十分爽口,每天都有很多好吃嘴前來光顧。看著忙碌的舍都,誰能想到,兩年前她還是一名貧困戶,如今在政府的扶持和自己的努力下,靠自己的手藝,經營特色涼粉,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在2019年還被評為“全省脫貧致富榜樣”。一位長期在舍都家吃涼粉的忠實吃貨告訴記者:“我平時都很喜歡吃涼粉,我覺得在甘孜縣里面這家的涼粉是最好吃的,我每天幾乎中午來這吃一碗涼粉,回去的時候帶一點回去,我朋友也很喜歡吃,他們都說這邊好吃。 ”
舍都是斯俄鄉也倫村人,2014年被納入貧困戶,一家四口人,兩個孩子都在讀小學,全家收入就靠不到10畝的地。家徒四壁,一家人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
【正文】在一次駐村隊進村入戶時,第一書記周杰來到舍都家,了解到舍都有制作涼粉的手藝,【采訪第一書記:周杰:我們駐也倫村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白蘇一家具備一定的涼粉制作的技能,但是由于口味各方面的問題,這幾年雖然一直再縣城里面賣,但是效益始終不是很好,我們駐村工作隊和白蘇一家坐下來商談這個事情,我們自己也進行了品嘗,確實口味上和其他生意比較好的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就共同來商談,從這個口味的改進、環境衛生這方面來著手,通過不斷是試驗,口味比較的符合我們大眾的口味需求。】這一次真正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
【正文】舍都為人勤勞老實,一家人總說,成為貧困戶并不是一件多么光榮的事情,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好,我們普通老百姓更應該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享其成,在脫貧的路上,舍都一家始終沒有停下致富的腳步,到2015年退出了貧困戶,但‘脫貧不脫政策’多項舉措讓扶貧工作真正成為了造血。【采訪:舍都丈夫白蘇:從2014年我家被納入貧困戶,國家也幫助了很多,后來自己想想每次都不能光靠國家,然后我就想到了賣涼粉,現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我也相信會越來越好。】
【正文】如今,舍都的涼粉生意開始日漸紅火,舍都的丈夫白蘇告訴我們:“這里賣涼粉賺的都是辛苦錢,我們十二點賣完涼粉,回家后就開始準備第二天涼粉的材料,準備到六七點,凌晨4點起來又開始準備制作涼粉,制作完9點左右到這里(縣城涼粉攤)。”【采訪:舍都:我在這里賣涼粉,夏天可以賣出20盆,冬天可以賣出8、9盆,如今生意越來越好,中午十二點就賣完,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今后主要就是想把衛生和調料做的越來越好,讓更多人來光顧。】舍都一家靠勤勞的雙手和忠厚善良的人品,制作的涼粉在甘孜銷售火爆,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孩子們上學的費用再也不用愁,如今又修建了新房,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自己富起來也忘不了村民,舍都制作所需的涼粉都是從自己村里收購的,不僅對自己有益,也能帶動整個村群眾的收入。
土屋一去不復返,新房蓋來如一夢,舍都一家人如今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收獲了滿滿的幸福。第一書記周杰在交談說說到:“今年三月份以來,舍都家涼粉效益蒸蒸日上,初步的測算,舍都一家通過銷售涼粉總收入已經達到十萬元左右,這讓家里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所以他們現在也正在投資進行房屋的改擴建,大家也看到我們這個房屋修得很漂亮,他們一家是奔著小康家庭去了。”
【正文】舍都一家作為祖國繁榮昌盛的親歷者,也是甘孜發展進步的親歷者,她深知,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她想要更加努力讓自己生意更紅火,還要帶動村子的村民們脫貧致富,對于未來,舍都有了更多地打算。
記者手記:【精神扶貧讓貧困群眾看到了曙光,有效激發了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避免了等靠要思想,讓貧困群眾的生活有了徹底的改變,生活條件有了改善,舍都的例子充分說明了只要肯干,一定能夠拔掉窮根子,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李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