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何老師聽我說那么多,耐心開導我。同時,感謝法庭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4月1日,珙縣法院珙泉法庭建立的全市法院首個“家事專項心理咨詢室”正式投入使用,肢體殘疾的當事人何某在接受了心理疏導后,感激地對心理咨詢師及法庭的干警說道。
3月2日,珙泉法庭立案受理了原告何某與被告李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何某與李某曾系情侶,在二人同居生活期間,何某發(fā)生交通事故,被評定為四級肢體殘疾,肇事方將該起事故的賠償金打到何某賬戶上,后李某未經何某允許,擅自取走何某賬戶上的賠償金4.9萬元,借給王某3.1萬元,自用1.8萬元。2018年,何某對傷殘肢體進行理療需要用錢時,發(fā)現賬戶上的錢被何某取走,雙方產生矛盾,最后導致二人分道揚鑣,何某要求李某返還4.9萬元。之后王某付清了何某3.1萬元,但李某當時無能力償還,便簽下協議承諾在2019年9月前償還何某1.8萬元,但協議簽訂后,李某未按約還款。何某訴訟至法院。最終該案在珙泉法庭李建峰法官主持調解下,李某自愿分期償還何某的借款1.8萬元。
在案件的辦理過程中,李法官了解到何某的不幸遭遇:婚姻不順、家庭不睦,生活態(tài)度十分消極,整個人陷入事故帶來的泥淖里無法自拔。
在征得何某的同意后,通過法庭聘請的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對其
從重建信心、鼓勵其再就業(yè)找到社會價值、接納自己、提高自我評價等方面對何某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她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諧家庭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當事人帶進法庭的不僅僅是法律問題,許多案件當事人的心理需要宣泄、舒緩和調節(jié),不然可能會形成反社會的人格,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危險。珙縣法院家事專項心理咨詢室的建立,正好給當事人提供了宣泄的地方,可以用專業(yè)的知識去幫助他們走出負面情緒。” 專業(yè)心理咨詢師說。
據悉,自2019年起,珙泉法庭不斷將心理咨詢、心理疏導運用到案件辦理中,成功化解了9起糾紛。2020年1月,珙泉法庭建成宜賓市首個鄉(xiāng)鎮(zhèn)法庭心理咨詢室,聘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主要為婚姻家庭類糾紛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通過心理疏導和情感治愈,實現出現糾紛的家庭成員間關系的修復和彌合,提高案件調解成功率,同時也關注當事人的心理健康。(李玲 羅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