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落地落實。樂山法院與樂山婦聯聯合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實踐基地,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家庭文明建立提供有力的司法保護。
“1”個機制——充分集聚區域智慧與力量
市法院與市婦聯聯合構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協作機制》,以多部門聯合作為抓手,有效整合社會力量,構建具有樂山特色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體系。
一是建立實踐基地。聯合掛牌設立樂山市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并通過“樂法媽媽普法微課堂”“開學第一課”等線上線下方式,開展家庭教育講座,沙龍、親子活動、咨詢、心理輔導等,設立“樂法媽媽”信箱用于收集未成年人及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產生的困擾,有針對性的引領未成年人家庭提升教育能力。
二是培育人才庫。加強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組織指導,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推動建設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并加強對全市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管理和培訓,建設市級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基地,開展家庭教育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師人才庫。
三是強化司法協作。法院聯合婦聯在11個區縣建立家庭教育指導站點,人民法院通過審理案件或在實踐基地中發現父母或其監護人存在失教失管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在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的同時,轉介對口站點,聯合為存在問題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N”個基地——推動家庭教育指導多點位覆蓋
市法院聯合市婦聯在全市率先掛牌成立“海棠花開”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并簽署《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協作機制》,實現司法機關、婦聯與學校的精準協作。共同分析當前地區存在的家庭教育問題,找出共性特征,共同研究解決并制定方案。并通過互動、案例剖析、判后跟蹤回訪等形式,在引導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的同時,更能引導廣大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構建家庭、學習、社會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圍,打造極具樂山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導新模式。
市中區法院出臺“海棠花開”未成年人保護品牌實施方案,分別在社區、學校掛牌建立“海棠花開”青少年法治教育指導服務站、工作站,聯合區婦聯、區民政局、區檢察院等并引入高校、社會組織力量,建成集家庭教育指導、法治教育指導、矛盾糾紛調解、緊急庇護、救助幫扶、社區矯正法律服務、心理咨詢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打造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支持體系。
金口河法院聯合區婦聯、區教育局在延風中學掛牌成立全區首個“海棠花開”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并召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座談會,與會成員單位就常態化溝通協作、加強維護未成年人保護、增強家庭教育指導等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提出要主動延伸審判職能,積極整合各方力量,構建家庭教育指導聯動機制,激活家庭教育新引擎,為金口河區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服務。
井研法院在“周坡素質教育基地”聯合縣婦聯、教育、民政等6部門掛牌成立“海棠花開”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采取“未成年人教育+監護人教育”一并推進方式,每周固定派出法官走進基層開展普法活動;在法院官方媒體平臺開設“掌上微課堂”,設置“家庭教育”“禁毒教育”“校園欺凌”“生活安全”等6大板塊,為未成年人及監護人提供精準法律幫助。
夾江法院聯合縣婦聯在云吟職中掛牌成立“海棠花開”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依托“樂法媽媽”宣講品牌,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引導學生遵紀守法,積極樹立法治意識,強化責任擔當;通過設立“樂法媽媽”信箱,收集未成年人及家長在孩子成長期間產生的困擾,幫助更多家庭培樹科學教育理念,確保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犍為法院聯合縣婦聯、縣關工委、團縣委、縣教育局在玉津小學掛牌成立了“海棠花開”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基地將以機制建設為引領,強化部門間的聯合協作,以將家庭教育為主要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分類施策,在家庭、學校、社會之間架起無縫溝通的橋梁,實現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常態化、系統化、規范化、精細化開展。
沐川法院聯合縣檢察院、縣婦聯掛牌成立“海棠花開”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實踐基地將通過線上線下開展家庭教育講座、沉浸式學法用法游戲體驗、法律咨詢輔導等活動。同時以基地為依托,針對涉未成年人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監護人失教失管現象,為家長提供一對一的家庭教育指導,充分發揮家庭在未成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市法院將與市婦聯等部門繼續加強資源整合,健全聯動協作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化建設,推動11個區縣實現家庭教育指導法律實踐基地全覆蓋,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