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北城街道東門口社區著力探索建設充分就業社區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辦法,立足社區實際,打造三個陣地,集中實施就業服務工程,形成覆蓋全面、配置合理、服務高效的就業服務新模式。
打造三個陣地,加強就業服務信息掌握
一是注重引導,轉變觀念,打造“思想陣地”。組織失業人員進行集中學習教育,邀請兩至三位自主創業的典型人物通過現身說法、傳授經驗,帶動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同時,勞動保障協理員反復上門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鼓勵失業人員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逐步扭轉“儲懶散”的思想觀念。
二是廣泛宣傳,營造氛田,打造“宣傳陣地”。定期在社區開展就業扶持政策專題宣講會;設立咨詢點,發放宣傳資料;使用易拉寶、小喇叭,入戶宣傳就業政策。在城市商國開展大型就業服務活動,加強對退捕漁民、農民工等群體的就業指導和宣傳等。通過宣傳活動,使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三是深入調查,掌握實情,打造“信息陣地”。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分組劃片,明確每人負責的樓院、小區、片街、路段。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實地調研等方式開展信息采集,詳細了解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弱勢群體的年齡、特長、就業意愿等基本情況,逐一建立就業援助登記臺賬、失業人員信息合賬等,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堅持三個強化,提升就業服務水平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建強堡壘“助力”。積極推行“社區黨委十網格小組十志愿服務” 模式,將黨小組建在網格上,有效動員社區黨員干部力量。結合黨史主題教育,認真開展覺員“我為群眾辦實事” 實踐活動,依托網格化管理體系充分發揮社區內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退休教師、志愿者等各類人員特長,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貢獻力量。
二是強化能力提升,對癥下藥“得力”。根據收集的基礎信息,依托街道社保中心和周邊職業學校對社區居民開展相關培訓。推薦有自主創業意愿的群眾參加創業培訓,對有就業意愿和需求的失業人員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三是強化平臺搭建,服務群眾“聚力”。充分利用各類社區資源,加大對保潔、保安等社會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力度;鼓勵靈活就業,把發展臨時工、鐘點工等作為拓寬就業渠道的有效途徑;緊密依托社區內企業單位進行資源共享,獲取崗位信息,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拓寬社區就業空間。
(陳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