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宣傳闡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志愿服務暖人心 文明實踐添活力 ——雨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來源:雨城區委宣傳部 作者: 彭加權 發布時間:2023-08-30 14:11:13

        雨城區著力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組合拳,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聚焦“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目標,通過各類接地氣、惠民生、暖民心的志愿服務,讓志愿服務遍地開花,文明實踐深入人心,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雨城區整合場所和資金等,按照有陣地、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的“五有”標準,建成1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建設實踐中心網絡管理平臺,形成中心、所、站三級貫通的文明實踐體系;組建由業務部門牽頭、全社會參與的“8+N”志愿服務隊伍,現有注冊志愿服務組織200余個,志愿者5萬多人。

          今年,各志愿服務組織先后開展防詐騙、送溫暖、移動辦公進小區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鏡頭一

          巾幗微普法 傳承好家風

          8月22日,雨城區青江街道石馬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巾幗微普法,傳承好家風”主題活動。

          社區婦聯主席圍繞民法典婚姻家庭內容,重點為居民講解保護婦女合法權益、合法婚姻、夫妻共同財產等法律知識。在現場,大家積極交流互動,通過你問我答方式,增強市民知法用法的觀念。

          活動還邀請市級文明家庭代表劉霞,分享她與愛人相識相知、攜手共度、孝老愛親的文明故事,用她的經歷告訴年輕人,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婚姻生活中應該學會珍惜、學會包容、學會相互扶持,倡導樹立相親相愛、守望相助的婚姻觀和積極奮進、融小我于大我的社會價值觀。

          據了解,雨城區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相繼開展“七夕”志愿服務活動。草壩鎮桂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婚育新風進萬家”主題活動,志愿者張雅鳳圍繞價值觀、婚戀觀、愛情觀,結合生活中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事例與自身體會,講解正確的婚戀觀、家庭教育觀等知識,引導當地群眾爭做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和支持者,傳遞文明新風尚。

          鏡頭二

          著力打造“文明實踐+”特色項目

          近年來,雨城區草壩鎮多形式、多載體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草壩鎮以黨建為引領,以文化為核心,健全和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管理、宣傳、志愿服務等制度,著力打造“文明實踐+”特色項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陣地”開展志愿服務。

          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整合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農民夜校、村史館等資源,推進20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建設,并成立雅安市云臺山茶文化學院,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教學、志愿服務和實踐活動場所,拓展延伸活動陣地。

          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每月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對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納入全鎮年度綜合考核項目;制定《草壩鎮志愿者積分量化管理工作方案》,對志愿者實行積分管理,定期組織開展積分兌換活動;依托鄉村學堂、道德講堂、農民夜校等載體,開展評選道德模范、最美村民、身邊好人、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風尚。

          鏡頭三

          預防“飽了口福、傷了身體”

          “食用野生菌,要注意野生菌是否有毒?!?月22日,雨城區西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西大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蜀天農貿市場西門店外開展預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傳活動等。

          目前,正值野生菌生長、食用季節,許多市民喜歡食用野生菌。近年來,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為預防“飽了口福、傷了身體”,減少或杜絕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生,志愿者拉起宣傳橫幅,為廣大市民介紹有毒野生菌的外觀及其辨別方法、誤食野生菌中毒后應當采取的緊急自救措施等知識,引導市民不隨意采摘和誤食有毒野生菌,避免造成中毒。

          據了解,雨城區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也先后開展了謹防野生菌中毒、預防電信詐騙、安全使用天然氣、防汛救災等方面的科普宣傳活動,讓更多市民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基礎科學知識,減少對身體、財產等方面的危害風險,確保健康安全。


        責任編輯:許玉芳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南京市| 威信县| 上饶县| 吉林省| 凌源市| 甘德县| 铅山县| 密云县| 灵璧县| 崇州市| 奉新县| 中江县| 江华| 积石山| 鄂尔多斯市| 泸溪县| 华宁县| 永仁县| 绵竹市| 江陵县| 黄梅县| 德化县| 无锡市| 同心县| 天峨县| 福建省| 饶阳县| 那曲县| 柘荣县| 白银市| 凯里市| 开原市| 毕节市| 泰顺县| 绥宁县| 本溪| 余干县| 双峰县| 德昌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