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犬只傷人時有發生,規范文明養犬很有必要……”,3月20日,瀘州在市司法局舉行《瀘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立法聽證會,來自社會各界的20名聽證代表參會,就條例的內容發表意見和建議。
為更好地鞏固瀘州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瀘州市以廣大市民群眾對文明城市的新期待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不斷在創建體制機制上下功夫,促進城市品質持續提檔升級。瀘州市精神文明辦公室根據有關規定,結合瀘州實際并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了《瀘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代擬稿》》送市政府進行審查,瀘州市司法局根據立法程序要求,會同市精神文明辦公室聯合舉辦了此次聽證會。
此前,瀘州市司法局門戶網站、瀘州日報、川江都市報發布了聽證公告,向社會公開征集聽證代表,并向區縣政府發出聽證代表推薦通知,共收到社會各界報名及推薦名額71人。按照各方面代表都有適當名額的原則,瀘州市司法局從報名名單中遴選了20人作為聽證代表,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鎮(街道)負責人、村(居)民委員會代表、民營企業負責人、文明勸導員、小區業委會主任、普通公民等。
《瀘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包括六章39條,包括文明行為基本規范、鼓勵與倡導、促進與保障、法律責任等內容。聽證會上,與會人員對條例的制定給予了贊許,同時圍繞社會各界關注的交通出行文明行為規范、文明養犬行為規范、關愛軍人等特殊群體、文明用餐飲酒、移風易俗提倡綠色殯葬、文明祭掃等發表了意見,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和依據。
(樊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