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成都,熱浪滾滾,風是熱的,路是熱的……
從7月17日至21日,來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城關第二小學的9名學生代表,在中共四川成都郫都區委統戰部、民建成都郫都區支部的組織引領下,走下高原,走出校園,融入社會,經歷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道孚縣城關第二小學四年級一班學生高絨青措在閉營典禮上的發言代表了全體同學的心聲:“這一周我的心也是火熱的,我覺得這個暑假過得很開心、很有意義。”
為確保來自藏區的孩子們在參加成都社會實踐的每一天里充滿樂趣與啟迪,民建郫都區支部受區委統戰部重托,發揮資源優勢,精心設計活動行程。在“全國十大最美鄉村”——郫都區三道堰青杠樹村,孩子們實地感受了黨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給農村帶來的巨大的變化。大家磨制豆漿,種植蔬菜,在勞動中體會到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培養了孩子們自覺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優秀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村文化廣場,孩子們自發組織了一場簡短的演講比賽,盡情抒發對新農村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并立志好好學習本領,將來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貢獻一份力量。在郫都區蕓麓營愛國教育基地,孩子們在專業教官的帶領下完成了升旗儀式、障礙跑、射擊、手榴彈投擲等訓練內容,將憂患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扎在了孩子們的心中。在四川省科技館,孩子們開啟了一場快樂的科學之旅,切身感受了科技的樂趣、神奇和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加深了孩子們對科學的理解,感悟到科學的力量,大大激發了他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
隨行的道孚縣城關第二小學副校長張紅深有感觸地說,通過十多個點位的實踐體驗,孩子們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和社會的責任,我看到了課堂教育和教師知識結構的缺陷。
據了解,提高民族地區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實踐能力,是中共郫都區委統戰部、民建郫都區支部與道孚縣“對口援建”的一項重要內容,從2017年以來,他們每年通過組織引領民族地區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及捐資助學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