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下午,由綿陽市民政局、綿陽市婦聯主辦、綿陽市涪城區婦聯承辦的綿陽市未成年人保護曁心理健康疏導專題講座在綿陽市長虹世紀城實驗小學舉辦,綿陽市涪城區關愛保護未成人專家宣講團成員、中國犯罪學會預防犯罪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省“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團成員、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區分局三級高級警長謝平以《守法:贏在人生起跑點》為題與學生開展“法治體檢”零距離、拒絕霸凌“面對面”活動。
活動一開始,同學們面對“沉迷網絡”“吸煙、飲酒”“多次曠課、逃學”……一道道法治體檢試題,吃驚不小。一分鐘的“法治體檢”,終身難忘,試問“你是否有過以下想法或行為” ?“你身邊是否有這些行為”?授課專家沒有要求學員一一回答問題,也沒有公開法治體檢結果,而是問大家:看看在哪些方面亮起了“紅燈”?
“同學們,剛才法治體檢的試題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國家法律對未成年人的要求,是國家法律禁止的不良行為。”授課專家終于揭開謎底,同時建議同學們可以用這個法治體檢試題作為一面鏡子,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檢視自己的狀態。
一個案件(邯鄲)破壞四個家庭和睦,對欺凌行為“考慮過對同學的傷害”“考慮過老師的感受”“考慮過對同學家長的傷害”“考慮過對自己的危害”四問觸動同學們心理。
在與同學們算好人生“法治帳”后,授課專家與同學們一道討論遇到欺凌該怎么辦的話題,形成以下共識:學法、知法不當被欺凌“法律糊涂人”,目的在于運用法律武器“確保自己不被欺凌”;懂法、守法不做以身試法“代言人”,目的在于知法律之敬畏“確保自己不參與欺凌”;用法、護法當好反欺凌“吹哨人”,目的在于依靠法律教育作用驚醒其他同學“不被欺凌”。
通過魚缸與魚動漫故事,告訴同學們:法律就像一個魚缸,而我們好似魚缸里的魚,即受它的束縛,又不至于我們跳出缸外而自取滅亡。如果沒有魚缸,魚就沒有了生活的依靠和保證,不能存活,所以法律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前提。
同學們在未成年人1234守法秘籍中堅定人生守法目標,在教師20條不良行為矯正方法中感受到濃濃師生情誼。課程結束時,同學們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我宣誓:我們要做少年理想追夢人,我們不要做殘忍的欺凌者,也不要做冷酷的旁觀者,更不要做沉默的受害者,我們勇敢團結起來,共同維護校園和諧安寧。 我承諾:尊敬師長,尊重同學,不起“外號”,不歧視,不嘲笑,友善待人,絕不參與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