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侵害公民個人信息被告化身公益活動志愿者 這樣的普法宣傳走“新”更走“心”

        來源:四川省資陽市人民檢察院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2-28 10:45:27

        2月26日一早,安岳縣合義鄉農貿市場外人頭攢動,趕集的群眾紛紛湊到個人信息保護宣傳展板前仔細觀看。“你看,我就說這種發放小禮品喊你提供手機信息的事情干不得嘛”。家住合義鄉某村的陳大爺不由得聯想起老伴曾經的遭遇,在“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展板前駐足而觀,沒想到還真發現了“重要信息”。

        1740710910436.png

        “二一年那九月間,大足陳某動歪念。‘拉新’廣告網上見,吆喝送紙不要錢……鄉親們,聽我勸,個人信息是金磚。免費禮品沒好心,驗證碼兒別外傳。”同一時間,一聲聲快板打破了重慶市大足區某敬老院的寂靜,20余位銀發老人圍坐在打快板的檢察官周圍,饒有興致地欣賞這段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快板歌。

        這場跨越川渝兩地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宣傳活動,在早春的晨霧中織就了一張溫暖的法治防護網。

        據了解,2024年11月,川渝檢察機關首次就系列牽涉川渝兩地大量老年人的跨區域侵害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以統一的法律適用和統一的訴訟請求,同步起訴被告陳某某等16人,要求他們對其通過免費送禮品的方式騙取老年機用戶個人信息,用于注冊不同類別APP牟利的犯罪行為,在已承擔刑事責任的基礎上,還要承擔相關民事責任。

        根據生效裁判文書,陳某某等人除需在省級媒體公開致歉外,還要在一年內印制個人信息保護警示傳單、參與三次指定公益活動。在重慶市大足區、四川省安岳縣同步開展的本次普法公益活動,正是這份“司法修復清單”中的重要內容。

        “既讓被告履行好生效裁判義務,又能達到普法宣傳效果,最大程度修復受損的公共利益,是川渝檢察機關共同的初衷。一方面被告以公益訴訟志愿者身份深入群眾,就是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社會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被告參與公益活動讓其真心悔過,讓公益維護得到具體體現。”資陽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張光和說道。

        1740710984656.png

        “大姐,這個資料能幫助你了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志愿者吳某某一邊說一邊將印有“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宣傳資料遞給路過的行人。另一邊,活動現場設置的“隱私保衛戰”“隱患全擊倒”等互動游戲火熱進行,檢察官公開課有序展開,吸引了眾多村民駐足參與、學習。志愿者們分散各處,協助檢察機關工作人員為村民講解個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常見詐騙手段以及防范措施等。

        宣傳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還前往周邊社區、街道等處,參與打掃衛生、撿拾垃圾等公益勞動。

        1740711010609.png

        重慶市檢察院一分院承辦檢察官黎琳介紹,本次活動不僅是違法者的公益服務,更是川渝司法協作的生動注腳。在具體案件辦理中,川渝兩地檢察機關首次探索了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裁判生效后,結合案件反映出的主要問題,兩地檢察機關又聯合籌備、開展普法宣傳,從懲罰、教育、預防、修復等方面延伸社會治理效果。

        川渝檢察機關結合辦理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案例,梳理總結出“四要六不要”防范法,呼吁廣大群眾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避免踩坑,切實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

        1740711048768.jpg

        四“要”

        要謹慎分享個人身份信息。

        要對不明來源的鏈接、二維碼等保持警惕。

        要謹慎使用公共網絡,避免進行網上轉賬、輸入密碼等涉及個人隱私的操作。

        要勇于維權,一旦發現個人信息等非法收集、使用或泄露,及時投訴舉報。

        六“不要”

        不將手機號碼、相關驗證碼、賬號、密碼等隨意提供給他人。

        不將身份證、銀行卡等票證隨意發到朋友圈等社交平臺。

        不將交易憑條、快遞單等含有個人信息的物品隨意丟棄,需要丟棄時應把個人信息涂抹掉。

        不輕信他人通過網上借錢、匯款、轉賬的行為。

        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號碼、手機短信和郵件。

        不輕易向他人泄露個人身份信息、財產狀況等信息。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成市| 克什克腾旗| 河间市| 崇信县| 昭平县| 绩溪县| 台山市| 康保县| 穆棱市| 西华县| 义马市| 华阴市| 黄大仙区| 长兴县| 云安县| 高青县| 张家界市| 德阳市| 津市市| 垦利县| 香河县| 台中市| 大悟县| 平潭县| 昌江| 青神县| 克东县| 海晏县| 桓台县| 贵德县| 镇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清涧县| 舒兰市| 柳江县| 花莲县| 集贤县| 乌拉特中旗| 大理市| 宽甸| 台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