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關愛,現向你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責令你在今后的生活中,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擔負起應有責任,積極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近日,劍閣縣人民法在審理一起特殊離婚糾紛案件時,針對未成年人父母雙方履行監護人職責的缺失情況,依法向其發出該院2025年首份《家庭教育令》,督促監護人認真履行監護職責,加強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引導,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推諉,兒童陷困境
李某與王某于2007年相戀結婚,婚內育有兩子,均跟隨母親生活。2024年6月,李某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向劍閣縣人民法院鶴齡法庭起訴離婚。案件辦理過程中,雙方均以經濟困難、無力承擔為由,拒絕撫養年僅16歲的長子小明(化名),導致小明一度被“遺棄”在法庭調解室。承辦法官楊柳走訪發現,小明因長期缺乏關愛,導致性格孤僻敏感,生活自理能力遠低于同齡兒童。
司法亮劍,為“愛”發令 法院認為,李某與王某的行為已違反《家庭教育促進法》及《未成年人保護法》,構成監護失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規定,鶴齡法庭向二人發出《家庭教育令》,責令李某與王某雙方多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積極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履行實施家庭教育的義務,并告知雙方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后果,告誡雙方“依法帶娃”。 讓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伴著融融春光,三月的風攜著新芽破土而出,吹散了過往的陰郁,小明的臉上也漸漸露出了暖洋洋的笑容。 “沒有'完美'的孩子,只有未盡責的父母。 生育不僅是權利,更是責任。一紙文書,對失職父母予以法律警示,幫助他們重建責任意識,也傳遞出司法溫度與社會責任的雙重深意。”承辦法官楊柳表示,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法律手段提醒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同時,法官也將持續關注該家庭的教育整改情況,確保指導措施得到有效執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司法是守護成長的關鍵防線。下一步,劍閣法院將繼續延伸司法服務職能,強化法治宣傳和家庭教育指導,著力構建“家庭教育+司法干預”立體保護網,督促未成年人監護人切實擔負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切實發揮《家庭教育指導令》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司法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