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協同保護機制建設,5月26日,敘永縣敘永鎮中心小學校法治副校長李忠林到校開展“法護成長 同心筑夢”主題普法講座。活動通過問卷調查、案例講解、互動交流等形式,為家長和老師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請你勇敢說出'這樣的玩笑我不喜歡!'”在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是玩笑還是欺凌”互動體驗中,孩子們學習到了欺凌的常見類型,李忠林法官通過生動的形式幫助學生區分在校園中較為普遍的善意玩笑與惡意欺凌,并傳授"保持冷靜-大聲拒絕-及時報告”的自護三步法。
“希望同學不要在背后說其他人的壞話,大家能友好相處”“我希望我的爸爸媽媽能不要給我安排太多課程,這樣我的心理壓力會很大。”在“傾聽孩子聲音”環節,孩子們表達了對法律保護的期待和困惑,也借此機會向老師和家長說出了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
針對未成年人保護過程中常見的誤區,李忠林法官精心設計了一份《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涵蓋家庭監護、校園安全、網絡保護等熱點問題,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家校雙方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認知盲區。
“通過前期調研,我們發現還有不少家長和老師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存在認識誤區。此次問卷結果可以對我們后續開展精準普法提供參考。”
在案例講解環節,李忠林法官結合法院近年來審理的涉未成年人典型案例,通過“揭開法律真相”的互動形式,為老師和家長帶來集針對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避坑指南”,幫助學校和家庭建立起正確保護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
“有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孩子在學校欺負同學,造成同學嚴重的身心傷害,最終法院依法判決家長進行了賠償。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不被人欺負,同時學好法律知識不去欺負別人,這真的是我們作為家長最關心的事。”學生家長楊女士表示。
活動最后,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共同簽署了《未成年人保護承諾書》,承諾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共建安全成長環境。
“孩子們的發言讓我們很受觸動。”學校德育主任林鳳江老師說,“我們將把這些建議納入學校法治教育計劃,真正從孩子需求出發做好保護工作。”
下一步,敘永縣法院將持續深化法治副校長工作機制,通過常態化開展家長法治課堂、建立法治副校長信箱等舉措,持續推動家庭、學校、司法三方聯動,將法律意識融入日常教育,讓每一名孩子都能在法治陽光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