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里,陽光溫暖,微風不躁,納溪法院江寧家事法庭的法官們攜手社工志愿者,一次次組隊出發,一站站溫情回訪,為涉困未成年人化解心結,精準幫扶涉困未成年人。
第一站主題:放學后的溫暖守候
一起普通不過的離婚糾紛,給小雨和小勝姐弟的生活帶來巨大沖擊。母親離家,后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離婚,姐姐小雨因年歲稍長,已經能逐漸適應上學住校,放假和爸爸弟弟在家的日子;弟弟小勝因年幼,完全不能接受沒有母親的生活。庭審當日,法院判決駁回了小勝母親的訴訟請求,小勝母親頭也不回地離去,選擇繼續在外打工,小勝在法庭門口泣不成聲,弱小的身軀微微顫抖。通過平時多次的電話溝通了解小勝情況,江寧家事法庭的法官們決定在小勝放學后進行一次專門的回訪。
上山的路蜿蜒盤旋,長長的路程,溫暖的等候。一片枇杷林后,小勝家的簡陋房屋露出一角,小勝父親已經等候在公路邊。
通過和小勝的面對面交流,回訪人員了解了小勝最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對小勝進行了心理疏導,鼓勵小勝多和母親聯系,好好學習,遇到問題多和父親、母親和姐姐交流。
“爸爸,我可以出去一下嗎,我想給幾個阿姨摘點枇杷。”小勝終于從最開始的滿懷戒備一言不發,到面露笑容,真誠接納表達感謝。
第二站主題:我們是這樣的持續守護
這是發生在2018年的一起撫養費糾紛,小秋、小霞姐妹的母親孫某系盲人,父親阮某身體健康,常年務工有穩定經濟來源,夫妻關系惡化后,阮某長期怠于履行撫養義務,殘疾的母親帶著姐妹倆生活十分困難,孫某向法院起訴后,法院判決孫某需要每月向小秋、小霞姐妹各支付生活費200元。激烈的家庭矛盾,執行法官的數次執行,姐妹倆的生活雖有一定起色但依然十分困難。
2021年3月,納溪法院江寧家事法庭的法官們為姐妹倆爭取到6000元的慈善資助金,以幫助姐妹倆健康順利成長。回訪人員來到姐妹倆家里,看望兩姐妹,并通過交流,了解姐妹倆學習和生活近況。
第三站主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這是發生在本年3月的一起女兒為原告訴父親的撫養費糾紛,女兒小欣因患病休學在家,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小欣母親沒有生活來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承擔原告的撫養、教育義務。經過法院溫情調解,父女倆化解了心結,父親答應每月承擔女兒700元的生活費。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江寧家事法庭邀請西南醫科大學的專業心理咨詢師對小欣開展了心理咨詢,并對小欣進行持續關注。
本次回訪,回訪人員和小欣真誠交流,讓其打開心結,努力過好這段有意義的休學生活,努力追求自己想成為一名教師的夢想。針對小欣生病休學在家的情況,回訪人員為小欣選擇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本可以治愈所有受傷的童年的書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希望小欣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一直以來,納溪法院江寧家事法庭,針對不同案件的特點,對涉困的未成年人實行跟蹤、回訪和幫扶。由承辦法官召集,回訪隊伍由承辦法官、心理咨詢師及志愿者組成。志愿者一般由社工、婦聯人員,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組成。一方面了解涉困未成年人的近期學習和生活情況,一方面對未成年人開展心理疏導。心理疏導一般由具有心理咨詢師資質的法官,以及志愿者進行,對心理問題嚴重的未成年人,則邀請西南醫科大學專業的心理專家進行專業心理干預。
今年以來,針對涉困未成年人,江寧法庭已開展回訪十余次;已邀請心理專家為涉困未成年人進行專業心理干預3人次;由法官、社工志愿者進行心理疏導10余人次。一直以來,已為涉困未成年人爭取到社會資助金7萬余元,受益10余人。
每次回訪,回訪人員真誠攜手,滿懷深情,讓所有的守護都有獨特的意義,溫情守護每一個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