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為推動普法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最大程度滿足群眾對法治文化的新需求,以法治護航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寶興縣司法局充分發揮磽磧多聲部民歌、古琴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優勢,通過法治文藝巡演、法治游園、主題宣講等方式,讓法治文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普及群眾500余人次,描繪了城鄉融合發展新情景。
學法“有”內容。在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煙溪口村,縣“八五”普法講師為全鄉60余名群眾帶來一場“有料”的民法典宣講,從群眾關心關注的怎么訂立遺囑、農產品侵權責任、婚姻財產、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等內容著手,引入網絡熱點案例和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真實案例“以案釋法”,深入淺出地分析講解了民法典中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規定,并現場對群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普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森林防滅火、防震減災、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法律法規,實現了普法零距離。
普法“濃”氛圍。將“民俗”文化寓于“法治”文化宣傳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法治巡演”,讓法律條文轉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節目,在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廣場等城鄉法治文化陣地上演。“法治文藝”隊伍展演的本土多聲部民歌《法治寶興我的家》深受歡迎,《吉祥歡歌》鍋莊舞蹈國風法治橫幅讓群眾眼前一亮,法治游園套圈、投壺和法治繞口令游戲參與群眾絡繹不絕。目前,寶興已相繼開展了煙溪口村專場、寶興縣法治文化主題廣場等演出和游園活動4場次、覆蓋干部群眾400余人次,法治理念寓教于樂中扎根民心。
送法“進”家門。組織“法律明白人”、普法宣傳員(志愿者)等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社,通過發放雨傘、毛巾、帆布袋等法治宣傳產品、折頁和聊天擺微案例等方式向村(社區)居民普及民法典、禁毒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反家暴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同時,通過“村村響”每日一法廣播、每周一部法治電影,將法治文化送到千家萬戶,營造了城鄉和諧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和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