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瀘州市納溪區司法局通過“前置調解+法律援助+訴訟支持”聯動模式,成功化解一起九旬老人贍養糾紛,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實踐成效。
贍養遇困調解受阻家事糾紛陷入僵局
白節鎮皇觀村九旬老人劉某育有四名子女,近年來一直由小兒子徐某獨自贍養。2024年底,徐某因突發腦梗喪失照料能力,經老人同意向其他子女提出共同贍養請求,卻遭婉拒。白節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多次介入調解,但因子女間責任推諉、經濟條件差異等因素,始終未能達成一致,調解工作陷入僵局。
援調對接全程助力訴訟推動終解紛爭
面對贍養糾紛的緊迫性,“桂花樹下”人民調解員果斷啟動“援調對接”,區法律援助中心第一時間組織援助律師上門服務。工作人員結合贍養義務的法律規定,向子女闡明法律后果,并協助老人完成法律援助申請、證據收集等全流程手續,為后續維權筑牢基礎 。經再次調解無果,援助律師依法協助提起訴訟,并與法官建立“一案一策”溝通機制。通過分析案情、預判風險,各方凝聚合力,促使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簽訂了既保障老人基本生活又兼顧子女實際困難的贍養協議。
深化聯動機制創新延伸司法服務惠民
此次糾紛化解,是納溪區司法局深化“調解+援助+訴訟”聯動機制的又一成功實踐。2024年以來,納溪區以區調委會為樞紐,聯動鎮(街道)、村(社區)調解組織,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律所等資源,建立“調解優先、援助兜底、訴訟斷后”銜接機制,通過法律咨詢、心理疏導、風險預警等延伸服務,推動矛盾糾紛化解關口前移 ,將司法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真切感受法治溫度。
下一步,納溪區司法局將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聚焦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要求,在多元解紛、法治惠民等領域持續發力,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納溪、法治納溪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