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渡鎮勝利村成熟水稻開鐮收割
今年以來,峨邊彝族自治縣先后遇到春耕時節旱情,汛期連續遭遇三次極端天氣影響,對全縣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帶來了較大影響。自治縣農業農村局黨組堅持“有旱抗旱、有澇防澇、科學減災”,千方百計農業生產受災,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災害損失降低到最大限度,為全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受“8.18”、“8.23”、“8.30”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災害影響,全縣玉米受災3487.2畝,水稻85畝,其他農作物66畝,經濟作物305畝,豬157頭,圈舍260平方米,羊39只,蜂65桶,家禽440只,魚池2個,圈舍260平方米,堰渠1.12公里,堰渠管道500米,產業路9.33公里。災害發生后,縣農業農村局積極配合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積極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自救,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具體做法為: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縣委、縣政府領導指示精神,結合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實際,根據年初出現旱情,制發了《關于切實抓好農業抗災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切實加強抗旱減災工作的指導,指導各鄉鎮全力做好大春播種育苗工作。堅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春耕”。按照“群眾分散報需、村組統一采買、鄉鎮統籌協調、商家挨戶配送”機制,為群眾非接觸采買配送玉米種25噸、水稻種3.5噸、化肥205噸、農藥0.5噸、農膜3噸,確保大春備耕和春耕生產農用物質需求。
局法規股、執法大隊組織種子、植保、土肥等相關站股聯合執法,對農藥經營戶,開展以種子、農藥、化肥為重點的農資市場專項檢查整治活動,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凈化農資市場,確保春耕期間農資供應。
進入汛期后,制發了《關于切實抓好災后恢復生產的緊急通知》,積極組織災后生產自救,多次召開了加強生豬生產、非洲豬瘟預防和農業災后恢復生產工作會,安排部署生豬生產、疾病預防、災情核查及恢復生產自救、農民增收等工作,為全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組織保障。
全力落實補救措施。針對4-5月份發生的旱情,局黨組安排58名駐村農技員、38名結對幫扶干部、8個農技巡回服務小分隊深入19個鄉鎮131個村開展農技巡回服務2460余次,指導農民群眾強化小春、大春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確保小春糧食作物顆粒歸倉、大春應種盡種、應栽盡栽。針對今年8月以來連續三次洪澇災害,由黨組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全縣13個鄉鎮,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壩查災救災,開展災后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盡可能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同時,配合組織、勞動人事部門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發揮“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經營模式作用。
努力彌補災害損失。前期干旱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困難,但是通過落實糧食擴面增產措施和科學制旱措施,有效降低農業受災損失,實現了大春糧食作物的擴面增產。災情過后,受災鄉鎮積極引導群眾搶種搶收,補種秋紅苕、秋豆、秋蕎、秋洋芋、秋蔬菜等秋種作物。“8.30”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災害,受災鄉鎮多、災情波及面廣,畜禽養殖受損嚴重。局黨組及時組織精干動物防疫人員,指導養殖戶對被淹圈舍場地、墻體進行拉網式消毒滅源,補養家禽家畜,實現以秋補夏、以養補種,積極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
投入3500萬元鼓勵7751戶貧困戶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務工、小買賣、小刺繡“五小到戶產業”,確保貧困群眾人均穩定性純收入不低于5000元。投入165萬元對全縣12850畝油菜進行補貼,發放耕地地力補貼979.22萬元,提高群眾種地積極性。
局黨組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四川天兆豬業、新疆阿克蘇牧業等大型生豬養殖龍頭企業落地峨邊,帶動增收。目前,積極引進天兆公司、阿克蘇興疆牧歌公司、溫氏集團等養豬企業入駐峨邊。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7月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365.2元,同比增幅達9.8%。(趙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