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脊梁
站在山腳,仰望大山脊梁的輪廓
朝陽燃燒的時候,淌著激情的流火
一種攀登的欲望,清風般把心靈洗滌
號聲,耳邊鼓滿旌旗獵獵的壯闊
每步臺階,都在彈奏天地的交響
即便沒有聲線,也有迤邐的南坡北坡
那就攀登吧,穿越闊葉林的蔥蘢
冷杉的虬枝,把葉片紛紛搖落
苔蘚地衣的低匍,偶爾一聲鳥鳴
刺穿霧帳,于是寂寥化為驚心動魄
在大山的脊梁行進,霧氣頓時升騰
沖鋒衣的澎湃,撩開每一處角落
把心靈洗滌后的領悟,交給青霄
雷聲,甩著金鞭隆隆滾過
云霧如大山的嘆息,層層疊疊
煮一壺好酒,就需要這樣蒸餾的大鍋
把云山霧罩讀完,陽光翻開新的章節
重新譜曲,音符就是不斷聚攏的云朵
眼睛,洗亮了積蓄不知多久的沉郁
視線的走向,有了新生的抑揚頓挫
走下大山,回望春夏秋冬四季的感覺
牽一縷青絲,連同夕陽熏蒸的醉酡
行囊里,已經裝滿自己知曉的領悟
目光,開始伴隨那條青光反射的江河
一直通向平野深處,忽暗忽明
心的起伏,有一種高度在驟然閃爍
眼睛的光,被大山點亮得這般好使
風的感知,透出從未有過的明澈
大山的脊梁,還在暮靄中靜靜橫亙
把天的日月區別,把山的陰陽切割
警察,踏著節拍的步履在大山巡邏
山風,與他驕傲的呼吸同步唱和
(警察在大山里巡邏,山風,與他驕傲的呼吸同步唱和。隨警察出警,胸中同樣裝滿豪情)
山澗清流
有一種人,骨子里藏滿高貴
那么,清亮品質就是流出雪山的水
磊磊大石的擠壓,它尋一條艱難的路
吼叫聲,滾過一連串驚動山澗的脆雷
清澈的流波,眸子是雪山的蓮花
飛濺著,水花在蔥蘢的山縫爭奪喧豗
陡峭山體將路斷了,即便粉身碎骨
也把最后的留戀,寄放在大山的門扉
奔出大山,平野的誘惑讓激流回旋
一路攜手,就是溝壑邂逅的聚會
友朋的呼喚,相互提攜的允諾
一汪回流,也許就是一場美酒沉醉
但它,記得來時跌跌撞撞的路途
雪山晶瑩,盛開在波光浪影中的玫瑰
大河的河面好寬,波浪匆匆趕路
顛顛倒倒,可以把雪山裝幾個來回
水質越來越混濁,泥沙張揚它的冷笑
沉渣與腐草,就調出紅銹般的嫵媚
還是有潔白的浪花,躍動清廉
它知道自己的來路,雪峰的崔巍
山澗清流,就是你想看的潔凈與質樸
陪伴它的,有過濾無邊紅塵的青翠
(檢察官辦理貪賄案件,每一起都是廉潔讀本:山澗清流,不忘來時路的艱辛,保持雪山的清澈和晶瑩的風骨)
血脈里的明麗
荷塘的微波,清新傳遞著雅致的氣息
有些先天的善良,來自血脈的明麗
中通外直的眼神,含著微笑的嘴角
清澈眼神,不屑身邊蚊蚋和腳底淤泥
就在倒映的月色中,舒展翠蓋紅裳
淤泥與蚊群,還在身邊嘮叨著高低
好了,把它們看作是清操的陪練
說不上生厭,也沒必要用白眼睥睨
每一種存在,都是效果互換的因緣
總是斑斕照應,也有如筍剝殼的合理
清與污,在一池水中的相互應答
蕩漾在月色朦朧中,早已暗暗嫌棄
其實,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挑
養分就在腳下,陰陽律動聚合底氣
出淤泥,才有不染凡塵的風度
在翠綠的風中微笑,身姿傲然挺立
執法者,把這首歌獻給在前線的你
外方內圓的執著,血脈搏動的逶迤
(國徽下的法官堅守正義的底線。有些先天的真誠與善良,來自血脈的明麗)
貧血,如蟲噬骨
居然,山坳青瓦屋的晦暗燈光
就想挑戰國家機器的隆隆巨響?
如蟲噬骨的貪婪,不僅僅是無知
貧血的大腦,總有一盆漿糊在搖晃
雪白的鴿子,找不到落腳的枝椏
空有一串鴿哨,掠過滾往山崖的夕陽
從漆黑的夜色起步,跌跌撞撞
走不進新一天黎明前的曙光
相互交織的情緒,在干癟的血管發酵
幻覺,甚至稱不上有些靠譜的幻象
所有色彩的剎那芳華,只在昨夜夢里
粉碎的,就是初融在山坡的薄霜
貧血就這樣無奈,如蟲噬骨的念想
把靈魂抵押出去,噼里啪啦一段輕狂
智力與勞作,互動在長繭的雙手
幾把柴火,也換不來一碗紅豆湯
夢醒時分,總是有著不甘心的僥幸
血液濃度稀薄了,保不定還會迷惘
(寶成鐵路沿線,有一年冬天,突然出現數百張五元的假人民幣,并進入流通環節。這些假幣工藝粗陋,木刻加手繪。偵破結案,它來自大山的一家農戶。貪婪加愚昧,讓他們沖昏了頭腦。從成都到廣元,最后落腳在江油,采訪本案,寫作報告文學《“家庭造幣廠”的破產》。后來,文章收進專著《本案報道失實》“劍盾風云”專輯)
把綠蘿放在桌上
一盆永遠是春天的植物
牽動書案前勞作的腳步
一杯清水,聽得見滋滋吸吮
土壤里就有了奇妙的樂譜
看那綠葉在愉快地舒展
眼前升騰起一團團清霧
把一篇篇文稿,用紅筆勾勒
青光融融,緣份在冥冥中飛舞
菽香里,聞不到莊稼的香味
每天,卻有春華秋實的成熟
揉揉倦眼,在葉片間洗綠
躁動的情緒,慢慢開始著陸
綠蘿,似乎永不綻放它的花朵
葉片,本身就有花的明媚與風度
采訪歸來,離開的日子并不長
案頭,就垂下了綠光瀑布
凝神相視,把行走的勞累卸下
有一種溫暖,就是遠方的情愫
綠光,暈染出純潔的春秋
喚醒采訪筆記里的速寫字符
飛瀑滑動,白練般思維的方正
聲聲鳴笛,激勵每次的奮筆疾書
(在成都東郊的菽香里,有個小園。這就曾是四川法制報創業和奮進的地方。編輯部的案頭,有一盆盆葳蕤茂密的綠蘿)
作者:賈璋岷
參與創建四川法制報社,擔任過報社部主任、副總編輯、總編輯。